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文章插图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1、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间等重要 。如有好吃的,不是自己独自享用,而足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助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
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顺 。家长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寓言故事来教育孩子,受幼儿年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的影响,孩子对直接的言传身教或许理会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根据寓言故事中的榜样在调节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懂得谦让的美德 。
2、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来源
来自生活中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便是涂抹这张白纸的画笔,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样,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非常重要 。
来自父母的溺爱,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应取消孩子的特权,让他知道,好东西是要拿出来分享的,而不是自己独占的,当孩子来跟你分享时,更不要拒绝他的请求 。
来自无条件的满足,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要学会拒绝,而不是永无止境地满足 。所以当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适当地拖一下时间,给他设置一些小障碍 。渐渐地,他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大人的满足,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3、有自私心理的人性特点
热心程度低,特点包括没有人情味,冷漠,孤傲,矜持,分离,正统和疏远等 。支配欲强,包括统治,强有力,独断,好斗,竞争,顽固和专横等 。活泼度低,特点包括严肃,克制,慎重,不爱说话,反省和沉默等 。社会责任感低,人格特征包括权宜之计,非一致性,自我放纵和不守规矩 。警觉度高,人性特点是警惕,猜疑,怀疑,不信任和对抗等 。
孩子自私的危害
自私是损害他人的利益获得自己的利益自私者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 。当他认为自己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
自私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自私者同他人、社会发生利益关系时,他首先考虑的、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 。当他认为自己同他人、社会的利益不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考虑的动机即可指导客观上“利人利己”的行为;当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社会的利益构成矛盾时,这种为自己利益打算的动机,就表现为牺牲他人、社会的利益,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行为 。
喜欢计较个人得失,不懂如何去爱或学习尊重别人;为鸡毛蒜皮小事斤斤计较,生活变成永无休止的痛苦,时常疑心他人是自己的劲敌,并嫉妒别人的成就与功业 。此外,他贪图他人的财产,无法忍受别人的快乐 。
常见的孩子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