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在饮食中应用

【中医理论在饮食中应用】

中医理论在饮食中应用

文章插图
【摘要】 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 , 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辨证施食、辨证施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的有机结合 。
【关键词】 中医理论;饮食调护;应用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对患者的饮食调护,“医食同源”[1] , 源远流长 。认为合理的饮食不仅对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而且又有调理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功效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发挥饮食在调护抗病中的积极作用 。
1 辨证施食,适当忌口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阴、阳、表、里之别 。疾病的性质不同 , 对食物的性味要求也不一,只有食物的性味与疾病的性质相宜,才能收到调护疾病的效果,否则,会影响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 。如中风患者,当出现昏迷、半身不遂、四肢瘫软、肢体不温、面白唇暗、舌质暗淡及舌苔白腻等症,乃为素体阳虚、痰湿内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痰湿蒙塞心神之证,宜用温性食物,如花菜、胡萝卜、糯米、菜心、香菇、南瓜、木耳、核桃、玉米、红小豆、蜂蜜等进行调理 。若辨证不清,反用清凉甘寒之品,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黄瓜等 , 则阳气更伤 , 湿痰凝滞,易致病情恶化 。因此,指导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进食[2],以达到促使疾病康复的目的 。饮食忌口,历来为中医所重视 。如《金匮要略》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 , 为害则成疾”[1],说明适宜的忌口,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同时中医强调忌口不宜过分,当灵活掌握度,以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如麻疹患者,饮食宜清淡,禁食鱼虾等发物,但并非绝对禁食一切动物蛋白 , 每天可给予患者鸡蛋1~2只,瘦肉40g 。否则,会因营养缺乏而并发角膜软化等疾病 。

中医理论在饮食中应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