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胆道蛔虫病

【2 胆道蛔虫病】

2 胆道蛔虫病

文章插图

(三)疗效评价共观察825例,针刺为主结合药物驱虫,平均治愈率约 95% 。其中520例 , 仅用第二组主穴,结果1~3次治愈309例(59.42%)[3~5] 。
体针(之二)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1、阿是穴2 。
阿是穴1位置:位于足三里下 , 压痛感最显处 。
阿是穴2位置:位于右侧臀部 , 在骶管裂孔与大转子高点连线以上外1/3处之敏感点 。
(二)治法任选一主穴 。阿是穴1,先于该穴上反复用力按压,当腹部剧痛出现明显减轻或消失倾向时,即在此点进针 。得气后,宜采用“气至病所”手法 , 反复施行,使针感向腹部方向传导 。留针时间据症情变化而定,在此期间可间断予以运针刺激 。阿是穴2 , 用5寸长毫针垂直剌入2~3寸,持续捻转5分钟,当疼痛大减后,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或据疼痛情况随时施针 。
针刺治疗同时可服乌梅汤加味或食醋适量,每日3次;鼓励患者进高脂肪餐 。在疼痛缓解24小时后,每日服驱蛔灵3.5克 , 连服两天 。
(三)疗效评价以上述方法治疗283例,其总有效率为96.8~100%[6 , 16] 。
粗针
(一)取穴主穴:主穴 。
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 。
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 。
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 。
(二)治法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时止痛加取配穴 。患者端坐低头 , 暴露背部,选直径1毫米粗,2寸长之特制粗针(赤医针) , 与皮肤成30~40度角,对准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后顺脊柱平刺1~2寸,留针;上合谷以28号3寸毫针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关节透刺;另用同样粗细和长度的毫针 , 从第7胸椎棘突上缘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 。留针时间亦可据症情变化而定 。每日1次,3次后改为隔日1次 。

2 胆道蛔虫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