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


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当小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的时候,父母都会感觉到特别的头疼,不管做什么事情 , 小孩子都会对着干 。那么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认为,心理疾病家庭是内因,有九成以上的心理问题和家庭有关,咨询师提醒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叛逆期时 , 要注意家庭的感情沟通方式 。
准高考生一考试就想上厕所
小林是一名高三学生,再过三个月就要高考了,但是最近他一到考试就内急,要不停地上厕所,最后发展到一上课就想上厕所,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考试 。不久前 , 小林被着急的父母带到了心理咨询中心 。小林介绍说自己在初中叛逆期时是一名叛逆少年,不学习,不听话,让父母很头痛,在上高中后,突然懂事了,觉得自己以前很对不起父母,希望能够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让父母操心,但是越紧张,越不能学好,越不能考好 , 到最后就变成了一考试,一上课就想内急,想逃避的状态 。
心理咨询师:小林把学习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搞混了 , 他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不让父母难过而学习,变成一种想回报父母,经过和父母沟通后,小林了解到学习是为了自己 , 而且经过一些疏导压力后,已经可以进入到正常的学习当中 。
慈母严父乖孩子变叛逆少年
九岁的小强还是一名小学生,他有一名对他很严厉的父亲和对自己很温柔的母亲 , 从小就是一名听话的乖孩子,由于父亲长期在外面工作 , 所以一回来就会对他教育很严格,而母亲虽然处处关心他,却要求他一定要听父亲的话,如果不听话父亲回来就会对他进行责罚 。小强在一次考试中失误,由于害怕被父亲责罚,偷偷地把分数给改了,没想到回来就被父亲发现,父亲把小强责骂了一顿,并且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小强自己却不喜欢到寄宿学校读书 , 没多久 , 在学校里小强变得和以前完全两样,不再是原来的乖孩子,而是变成了一个完全叛逆的少年 。
心理咨询师:经过咨询后发现 , 小强希望能够在家里生活,不要住校,他希望父母能够给自己一次改过的机会,但是父母亲没有考虑到他的想法,把他送到寄宿学校里面,父母对孩子的不平等的关系让小强最后变得越来越叛逆,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尹斌认为,家庭的情感沟通很重要 , 小强的父母和小强没有好的情感沟通,而一味地责怪孩子,这也是让小强离他们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 。
案例:问题少女
小玉从小就和母亲关系特别好,有什么心里话也和母亲说,但是在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小玉和母亲的交谈越来越少了,而且小玉的母亲不喜欢她的朋友 , 每次看到她交朋友都干涉,小玉母亲说 , 因为不了解小玉,担心她早恋,怕她变坏,所以特别心急,发展到后来,小玉的母亲开始偷看小玉的日记 , 被小玉知道后,终于离家出走 。小玉的母亲日前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以前那么懂事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少女了呢?”
心理咨询师:小玉成了她母亲口中的问题少女,其实小玉正是从一名依赖自己母亲的小孩要求独立的一个过程,而母亲不能接受这种变化 , 她希望女儿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依赖自己 , 于是把女儿交朋友认为是早恋 , 因为担心女儿变坏,过分干涉她的行动,偷看女儿的日记 , 这些使得处于叛逆期的小玉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母亲,最后只好离家出走 。
专家:心理疾病与家庭问题有关
心理咨询师认为,在心理问题当中,有九成是能够找到与家庭问题相关的,只有一成是单纯的关于工作压力等的问题 。因此心理咨询师也提醒白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情感沟通方式 , 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 , 否则会物极必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
提醒年轻的白领父母,对待孩子时要想清楚如何与他(她)沟通,应该用公平的沟通方式对待孩子 。
孩子叛逆期是什么时候
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
【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
3、12-18岁时 , 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 , 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
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现
1、破坏性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
2、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 , 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
3、和父母唱反调 , 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
4、挑战规则和权威 , 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
5、和其他孩子起冲突,易动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 , 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 , 但又爱抢别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
儿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自我意识增长
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 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他来说,自己和母亲和世界是一体的 。到两岁左右 , 孩子会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 , 他会学习将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
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过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过思维去学习 , 孩子则通过实际的行动去学习 , 这种学习的过程,在成人看来就是“叛逆”的表现 。
案例:隔壁的哥哥刚买了新的小汽车,妹妹也想玩,但哥哥一边大声说“这是我的”,一边躲着妹妹,不跟妹妹玩,无论妈妈怎么劝都不肯放手 。
分析: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成长现象,和自私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孩子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独立 。
2、探索“我”的力量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后,必然会对“我”的能力感到好奇 。因此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 , 自己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由于破坏比建设更容易 , 而孩子能力不够,因此孩子通常是通过破坏性行为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建设性行为 。同时,由于孩子语言能力尚不发达,还不懂得通过语言来社交,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并且会非常乐于观察他的攻击所带来的效果,以此判断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对他人的影响 。
案例:孩子最近喜欢变着花样扔东西 , 从高处往下扔玩具,扔塑料瓶铁瓶等各种材质的东西,或者是把玩具扔到沙发下面、椅子下面等各种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高兴 。父母来阻止,反而更加兴奋,加倍扔东西 。
分析:孩子通过扔东西来判断他的力量和准头,判断哪些东西会扔坏 , 扔东西的结果,改变了家里整洁的环境 , 同时引起了父母的关注和阻止,这些都使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影响越大 , 孩子就越有成就感 。
3、矛盾的亲子关系
孩子在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中,必将经过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他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 , 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对父母有着依赖 。这种矛盾的状况会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离开,同时又会不断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唱反调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独立和依赖之前来回游荡 。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这一现象还会不断反复,孩子未来究竟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父母的态度是这场拉锯战的关键因素 。
案例:原本吃饭习惯很好的孩子,最近突然不吃饭了,妈妈越是让她吃,她就越不吃,还跳下饭桌玩去了 。最后软硬兼施,孩子坐在妈妈怀里,终于吃完了 。
分析:原本规定好并且互相遵守的吃饭习惯,孩子故意打破,从中获得了挑战父母的快乐,最后妈妈妥协,同意孩子坐在怀里吃饭,一方面使得孩子感到胜利 , 另一方面又满足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自我”的独立却未得到满足 。
4、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则
当孩子开始区分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孩子就会对世界是什么感到好奇 。这种好奇已经超过了婴儿时期“认知世界”的阶段,而进入了“为什么”阶段 。这一时期的孩子化身“问题孩子”,每天会问出无数个“为什么”,这是孩子在学习各个事物背后的规律 。
这一时期的孩子还会通过行动去探索世界如何运转 。他通过不断的挑战规则 , 来学习哪些规则是不能变的,哪些规则是可以变的 。这一阶段对孩子认识社会、培养孩子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 。
案例:孩子每天有半个小时的动画片时间,最近,看完规定的动画片之后,孩子总会提出相同的要求:我还要看小鹿斑比 。平时总会为了这个问题争执一番,终于在一个周末的晚上 , 妈妈同意孩子多看一集小鹿斑比,但孩子听了,也不看小鹿斑比 , 却平静的玩别的了 。
分析:孩子并不是真的要看小鹿斑比,她只是想了解“半小时动画时间”这个规则能不能打破 。妈妈同意之后 , 她认识到这个规则妈妈有权修改 。目的已经达到,当然也不需要再看小鹿斑比 。
5、不懂得辨别与处理情绪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接触外界越多,各种“意外”情况越多,孩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多样 。但情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善于具象思维的孩子难以理解抽象的东西 。他们会对这些心理变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于年龄所限 , 只会通过哭闹这种单一渠道来宣泄 。在成人看来,孩子的表现就像歇斯底里的无理取闹 。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当无条件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帮助和引导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并教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
案例:孩子提出“我要去游乐园玩”,但今天下雨 , 所以妈妈不能带孩子去玩 , 于是孩子大哭大闹 , 半小时都不能停歇 , 拼命要求去游乐园玩 。
分析:2岁左右的孩子刚刚产生自我意识,但还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以为“我”就是一切,“我”是万能的,所以一旦遭到挫折或者拒绝 , 就会产生失败感 。孩子愤怒并不是因为不能出去玩,而是因为感到失败 。但孩子本身不懂得分辨,更不懂得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哭闹的行为来宣泄 。这一阶段对未来孩子的情绪管理有着关键影响,并且会直接影响孩子和父母的亲近程度 。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表现,绝对不能用“熬”的心态,消极被动的等待时间自然过去,反而应当积极参与,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 , 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 。因此 , 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
1、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孩子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 , 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 。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
4、寻找孩子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孩子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
6、不处处约束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
怎样和叛逆期孩子沟通
1、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 。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 , 必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 , 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 。此外,和孩子沟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静时,再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
2、在沟通中多观察 。沟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为孩子爸妈而焦急担忧的角色里沟通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下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沟通 。
3、坚持试验、不断沟通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在沟通过程中,往往都是父母占主要地位,孩子则是听话的一方 。孩子长大后 , 父母就要采取双向沟通的试验,把角色转换过来 , 当孩子的倾听者,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包括对大人教育的看法 , 而父母从不断的沟通中总会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 。
4、交换角色,同理心 。与人相处 , 有一颗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对方的难处 , 自然就不会有怨恨的态度,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沟通中关系自然就比较融洽 。
5、亲身体验 。当叛逆的孩子在沟通中一直唱反调时 , 那父母不妨就沿着孩子的方向走 , 让孩子不生气的同时,起身体验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卖饮料促销的,儿子要求买好几瓶饮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对,但是买的饮料人让儿子自己提,让孩子知道提着不应该买的饮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
6、融入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叛逆一半来源于与父母的代沟,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批判自己追求的兴趣,比如动漫明星、电子游戏等 。身为父母,不妨融入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为怕孩子的兴趣影响他的功课而厉声禁止,而是跟孩子讨论下他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动漫明星,在融洽的讨论中再适时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是该学的 , 什么是不该学的 。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或盲目追星 。
7、说明分析 。叛逆的孩子并不是听不进父母的话,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点,分析原因,举例说明,让孩子理解懂得 。
8、征求他人的意见 。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总会碰到瓶颈,这时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经验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师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 。

小孩心理叛逆是何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