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


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

文章插图
导读:很多人认为社交是必须的,社交就是生命 , 可是真的这样吗?那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研究表明社交越广的人就越痛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 。
社交
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 。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 。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 , 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 。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 。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 , 同时也是必然的 。
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别 , 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 。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 。因此 , 后一种人总是逃避社交聚会 。而每个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持统治的地位 。社交聚会之所以会对才智卓越之士造成伤害,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导致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权利和要求,尽管他们的才具参差不一 。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要求别人承认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同等的成绩和贡献 。
所谓的上流社会承认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却唯独不肯承认一个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优势;他们甚至抵制这方面的优势 。社会约束我们对愚蠢、呆笨和反常表现出没完没了的耐性,但具有优越个性的人却必须请求别人对自己的原谅;或者,他必须把自己的优越之处掩藏起来,因为优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尽管它完全无意这样做 。因此,所谓“上流”的社交聚会,其劣处不仅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我们 , 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 。
具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 。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 。
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 。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 。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他人的好感 。但一个人越有价值 , 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 。人们通常都是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 。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质 。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 , 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明的生意 。
独处
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 。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
能够自得其乐 , 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 。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 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谁要是不热爱独处 , 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 , 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
和谐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 , 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 。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 , 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
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优势不会见容于社交聚会 , 并且也着实难得一见,为了代替它,人们就采用了一种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相当随意的原则之上的东西作为某种优越的表现——它在高级的社交圈子里传统般地传递着,就像暗语一样地可以随时更改 。这也就是人们名之为时尚或时髦的东西 。但是 , 当这种优势一旦和人的真正优势互相碰撞,它就马上显示其弱点 。并且,“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 。”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 。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 。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 。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
此外 , 在这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 , 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 。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愿引退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 。据此,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 , 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的,那么 , 这个人也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
【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 , 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 。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 。他们的精神思想欠缺一种弹力,无法自己活动起来;因此,他们就试图通过喝酒提升精神,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径变成了酒鬼 。
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刺激——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 , 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刺激 。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沉沦,最终陷进一种悲惨的浑噩之中 。我们也可以说:这类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因此,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的完整意识 。
社交越广泛的人越痛苦
据国外媒体报道 , 现代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越多,幸福感就越强 。然而 , 心理学家却发现了一种与此理论相背离的现象 。两位分别来自英国和新加坡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 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 , 过多的朋友和过广泛的社交活动让他们感觉很痛苦 。研究人员认为 , 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 , 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越低;与同朋友聚会相比 , 聪明的人与自己的伴侣单独相处时感觉更快乐、更幸福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心理学家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古代进化出的核心社交技能至今仍能有效地支配着我们的幸福感 。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所谓的“稀树草原理论”,该理论表明让古代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至今仍对现代人的生活起作用 。
两位心理学家对18岁到2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他们用上述理论来解释来自研究对象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报告 。他们重点研究了无数因素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人口密度和与朋友交往的频率 。心理学家认为,这两种因素能体现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生活在人口越密集地区的人们 , 他们报告的生活满意度越低 。同样的,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 。
但是,这两种因素与智力有密切的联系 。研究人员解释说,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 。《华盛顿邮报》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生活于小城镇的人的自我幸福感比大城市高 。此前的相关研究将此现象称为“城乡幸福感梯度” 。萨托什-卡纳扎瓦和诺曼-李的研究表明,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人类远古祖先的大脑极其适应非洲稀树草原的生活,那里人口极其稀少 。
社会交往对生存至关重要,比如分工合作、寻找配偶等 。但是,空间也同样重要 。两位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进化方式与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相匹配,现代社会让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在疲于奔命 。然而,那些聪明的人却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挑战,他们可能发现离开古代的社交基础更容易在现代社会生存 。
心理解读: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 。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 。但如果除了平庸之辈就再难寻觅他人 , 那么 , 把这些人凑足一定的数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因为通过这些人的各自差异和相互补充,沿用兽角乐器的比喻——我们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但愿上天赐予我们耐心吧!
同样,由于人们内心的贫乏和空虚,当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们为了某些高贵的理想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时,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这样的结果:在那庞大的人群当中,他们就像覆盖一切、无孔不钻的细菌,随时准备着抓住任何能够驱赶无聊的机会,总有那么一些人混进或者强行闯进这一团体 。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团体要么遭到了破坏,要么就被篡改了本来面目,与组成这一团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
除此之外,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取暖,这类似于人们在寒冷的天气拥挤在一起以身体取暖 。不过,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

为什么整天社交的你还是那么孤独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