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文章插图
导读: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有哪些?不要觉得孩子小就没有心理想法,只不过是表达不出来 。那么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到底有哪些呢?小编这就来告诉大家: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一、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 , 慢慢的 , 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 , 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 , 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
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1、清晨醒来睁开眼 , 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 。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 , “快!快点起床 。”“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 。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
2、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 , 说说玩玩 。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 , 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 。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 。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
有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晚上还要读夜校,有的要看电视或打麻将,常只顾及宝宝的生活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 , 不把宝宝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 。当宝宝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对父母说话时,听到的回答是:“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宝宝干扰了他而骂孩子:“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强烈感受到难过和沮丧 , 发脾气哭闹也是难免的 。有的爸爸妈妈埋怨宝宝不乖,会“作”,却没有想到原因其实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
3、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 , 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 。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
4、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 。因此 , 家庭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 。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 。
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 , 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 。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 。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 , 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 , 叫他小胖猪 。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 。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 。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而且,万一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 ,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
二、孩子0-3岁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1、男人不是家,女人是家
生命发生两亿多年都没有男人,在生物学称为母体,母体是自体繁殖的,想分裂就分裂成两个细胞或者两个多细胞的群落 , 所以并不需要男人,直到两亿四千多万年以后,产生了一个排出碎片的行为——这个碎片的生物学名词叫雄性子 , 因为这个雄性子没有包膜没有细胞膜,所以离开母体马上就会被环境的酸碱分解掉 。
雄性子从母体出来之后,拼命钻入另外一个母体,只要有哪个母体接受它,它就能够活下来,或者能够搭寻她的基因功能 。这个雄性子随着进化慢慢发展,母体排除的雄性子便拥有了越来越完善的功能,在母体外存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这样慢慢伴随着母体的发展产生了关于雄性这个东西 。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天下的女性知道这点应该高兴,因为生命原来就是由母体来繁殖的 。
从医学上看,男人在进化上不如女人那么精致 。比如男人并没有繁殖能力——别看男人提供精子,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更低等的细胞都不需要男人 。也许你会说,高级动物,比如人类,没有男人就不行 。其实也不是这样,女性永远具有双重性 , 每个女人都会发展出雄性那一块,但是男性不可能发展出雌性那一块 。从生物学角度上看,男人并没有很强的生命再生能力,因为他的染色体是缺陷的 , 他不像女性 。
很多西方的研究发现,雌性生物会自然转为雄性,不需要重新再生或者再造 。当然人类暂时还没有看到,由于人类进化的过于高级,这种转化比较困难,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地球毁灭还剩下一百个女人 , 相信她们也会生出孩子来 。生命就是这样很顽强的 。
生物学上男性比较脆弱,所以女性要多疼爱他们 。由于男性先天具有这种泛性,所以在排出体外的时候 , 更准确地说,是离开妈妈怀抱的时候,男人是最渴望回到妈妈怀抱的,这跟生物学进化是有关联的 。
周国平说过,“男人不是家 , 女人是家 , 女人在哪儿 , 家就在哪儿,男人永远没有家的感觉 。”这个很符合生物学的观点,雄性生物本身是一个雌性的延伸体,不像宗教或其他文化,把男性放到一个神话的位置,连上帝都是男人的面孔 。
2、三岁之前,妈妈是孩子的神
这个神的意思是,母亲对儿童是非常需要的,尤其三岁以前,在他不能适应外部的时候 。人类的婴儿期很长,这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 。为什么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很多要给妈妈们资助 , 不让她们去工作,我记得撒切尔在十几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有一个发言,如果今天我有一个孩子 , 一定会放弃总理,亲自去抚养他,因为对孩子来讲 , 我是最重要的,但是国家还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总理 。
西方在心理学的引导下已经确立了儿童的重要性 , 所以整个国家都把关注力投注在儿童成长的环境 。患有依恋性障碍的人,由于没有建立起深度依恋,小时候妈妈总是缺席 , 孩子在慢慢长大过程中对亲密关系是不信任的,这样造成他的恋爱、婚姻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社交问题 。这样的男性不停地交女朋友不停重复这个过程,女性很难长久维持一种情感,当她长一点就烦了 , 就无法克制内心的攻击性 。他们可以对全世界的人有笑脸,但看到他的丈夫或妻子却没笑脸 。
3、爸爸要在两岁之后介入母子之间
如果从通用性的方式来解释的话,在一岁以前或者两岁以前,父亲在生理方面替代妈妈的可能性并不大,父亲用奶瓶,而妈妈用的是乳房,乳房和奶瓶的区别不是一点点区别 。一岁以前孩子只有你和我的概念,没有“他”的概念,很难鉴定他的知觉印象 。因为他的生命是妈妈分裂而来的,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是妈妈另外一个生命的载体,所以他只有“妈妈”与“我”的概念 。
4、父亲在一岁以后(尤其两岁)分裂妈妈跟孩子的依恋心理学鼓励父亲在一岁以后(尤其两岁)积极卷入育儿 , 分裂妈妈跟孩子的依恋 。因为依恋是带有惯性的 。为什么谈到旅游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去,而不要带朋友、孩子、老公去?人是关系的产物,我们必须有一个连接感,没有连接感的自我是弥散的 。当我们没有跟关系连接,就会突然发现自我是不完整的 。我们一个人去旅行,特别容易深入到当地的习俗里面去,而如果有一个伴侣整天聊天,就不可能进入那个环境,得不到太大的收获 。
中国是一个从儒的文化,中国历史歌颂的都是母亲而没有歌颂父亲 , 涉及到生命系统的都是女人没有男人 。女人是生命之神 。中国的妈妈很容易做过火,很容易替代孩子太多,必须爸爸来介入 。爸爸介入方法就是跟你太太保持好关系——经常跟她谈情说爱 , 经常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姥姥看着,只有夫妻二人去渡假 , 这就对了 。在孩子两岁以前,爸爸想要介入,必须爱妈妈并获得孩子的认同 。因为爸爸介入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一个前提 , 孩子觉得妈妈是接受你的 , 他才接受你,如果你一来妈妈就紧张,孩子表面上害怕地顺从你,但是骨子里面对父亲有深层的敌意 。
我不是那么认同爸爸不能带孩子,而是说重要性不如妈妈那么重要,但是不代表爸爸不能够养育孩子 。实际上爸爸养育孩子 , 孩子会更勇敢更愿意社交,男人就是一个社会性动物,他越早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越愿意接受他人 。他跟爸爸建立的关系恰好是在依恋关系减退的第一个关系,这个代表孩子社会关系的启蒙 。社交都是从家庭开始的,最重要的就是爸爸,爸爸一定要平等地跟他玩 。
由于妈妈是“全能的神”,很难跟孩子平等游戏,所以在孩子总会问妈妈:妈妈,你觉得我这样做对吗?可从来不会这么问爸爸 。如果爸爸从小跟他建立了很好的游戏规则 , 爸爸也遵守,那么孩子以后在社会上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就学到很多 。父亲很重要,尤其两岁以后特别重要 。一两岁以后孩子开始玩了,谁能带他玩?除了父亲,母亲是做不到的 。我女儿都是靠我教的,骑自行车、溜冰、游泳、下围棋、国际象棋,爸爸是带着玩的,但是要跟她平等地玩,不能强权,不能老让她输,让她输两把赢一把,要不然她会受到挫败 。
总之,孩子在0-3岁之前的教育方式将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