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


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

文章插图
导读: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我们身边有时会听到一些孩子自杀的消息,这种新闻让所有的家长都为之痛惜,这些孩子大多是心理压力过大没有及时得到缓解导致的 。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呢?
“你逼我做作业,我干脆死了算了!”济南一市民在听到上四年级的女儿说出这句话时大大地吓了一跳 。心理专家称 , 说类似话的孩子可能有自杀倾向 , 家长不要认为只是孩子随口说出的话,不当回事,应与孩子及时沟通并进行心理辅导 。
昨天晚上 , 在铁路医院附近居住的孙女士催促上四年级的女儿做家庭作业时,女儿突然恼怒地说:“整天就知道让我做作业 , 快烦死了,你再逼我,我干脆死了算了!”这句话让孙女士大大地吃了一惊:女儿平时挺听话的 , 最近一阵却老是说“死了算了”,万一真出点事情可咋办?而据采访人员了解,平常有不少孩子经常将“死了算了”挂在嘴边 , 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在开玩笑,有的家长确实出现了类似孙女士的担忧 。
其实,因为有自杀倾向而到心理卫生部门就诊的孩子还真不少,据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室翟静主任介绍,她自己近日就曾接诊过多起孩子自残、自杀未果的案例 , 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竟尝试过割腕自杀,还差点从楼上跳下来,幸亏被家长及时抱住……翟主任介绍,常将“死了算了”挂在嘴边的孩子分为几种心理,有的孩子确实是学着电视里的“小燕子”等形象在开玩笑;有的孩子则是因从小没有养成好的性格、比较任性 , 想用“死了算了”来威胁家长满足其要求;另外,还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学习等压力较大 , 因为厌学而产生了自杀心理 。翟主任建议 , 家长不能对常说“死了算了”的孩子掉以轻心,在此情况下家长要跟孩子及时沟通,找出问题所在 , 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则应带着孩子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治疗 , 以防产生严重后果 。
9大迹象甄别自杀倾向
“自杀”可能是最让人惋惜的生命终结方式,其实,很多看似突然发生的自杀事件,之前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 。
1、常说自己一事无成、一点希望都没有或“对生活已经绝望了” 。总说这样的语言 , 说明他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
2、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难马上就会过去了” 。这往往说明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到帮助或者解决办法 。
3、与人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甚至开一些自杀方面的玩笑 。比如 , “哪种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
4、情绪突然放松和平静,感觉“什么事都看开了” 。这些人通常情绪受挫,表现出明显的烦躁、不安 。可做出自杀的决定之后 , 反而变得平静,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他“想开了” 。
5、一个躲起来,不想见人 。他们可能避开朋友或亲人,自己找个地方准备离开 。
6、把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为了安排好后事,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在乎的东西托付他人,比如宠物、收藏品等,一件件交代好 。
7、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告别 。可能会挨个跟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见面,说出“下次见面可能没机会了”这样的话 。
8、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 。除了遗书,还可能在日记、博客上提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
9、穿一些特别的衣服,或者做一些特别的事情 。比如 , 突然爱穿红色或者很另类的衣服 , 或者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
10大类人群最易自杀
1、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
2、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
3、死亡当时的应激强度大 。
4、死前一个月的生命质量低 。
5、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
6、慢性心理压力大 。
7、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
8、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
9、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 。
10、死前一个月社会交往少 。
积极、正面的环境很重要 。父母首先要积极乐观,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牢骚,在家庭中极力营造一个乐观积极的氛围,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总能听到成年人的抱怨,这些抱怨一定会影响家中的孩子 。比如最近的慈善事业,中国有多少默默无闻的雷锋大家不太关注 , 而“郭美美”事件一出,大家都议论纷纷;多少青少年帮助老人的好事,最后得到了极大鼓励大家看不到,反而一位老人诬告年轻人把她撞倒让大家反思以后不能随便帮助老年人等 。我们的社会虽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 但这些年发展之迅、变化之大、进步之快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 。父母要把这些积极的方面多讲给孩子听 , 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 , 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 让他们看到感受到世界美好的一面 。
再者,要多和孩子交流 。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帮孩子回忆他的一些快乐时光,冲淡眼前的不快,并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战胜困难,从而给他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尽管有时候会被乌云遮住光芒,但等到云开雾散,它依旧灿烂 。针对导致中学生主要自杀倾向的,我认为以下对策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
对策一:当孩子“遭遇”情感挫折时,耐心倾听,及时开导
总听到一些同学讲,自己在初恋时因为吵架就能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开心,或者因为分手而很长时间不能解脱 。在情感上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重点是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否则一些我们成人认为很小的感情伤害都会让孩子想去自杀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和认识尚未成熟,注意力和情感往往是不稳定的 , 容易把情绪冲动当作感情 。如果感情受到伤害,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 , 不去理会他们所谓“爱情” , 而要像朋友一样,去帮助他们分析,倾听他们的诉说,把自己的感情经历讲给孩子听 。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并用意志的力量控制情感冲动,让他们的心灵快速恢复平静 。
曾有一位母亲这样告诉自己的女儿:感情的事情不是谁能把握得了的,为什么要因为一个男人让自己陷入不愉快的情绪中呢?一个不懂得欣赏你的男人,没有资格让你为他难过悲伤 。女孩子千万不要看低自己,不要以为委曲求全就能换来一个男人的爱情,情感上的痛苦、折磨往往会让青春期的孩子分心,没有精力去经营他们的学习和未来 。
男生的父母也要早早地告诉儿子,不管他的情感状况如何,一定要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的男生在感情受到挫折后,父亲很不开心:“是男人吗?为个女人伤心?”父母大多认为男孩子应该坚强,但在感情问题上,谁都很难认定当事人受到的情感伤害有多重 。
父母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开导,让孩子勇敢面对,同时还要告诉他,男人也可以为感情流泪 。
对策二:以快乐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缓解学业压力
学生阶段,大部分孩子都会面对学业上的挫折 。所以不管孩子学什么,遇到困难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解决,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认识困难并解决困难,不可轻易让孩子放弃任何事情 。青春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 。学业上的失败往往会产生一系列涟漪的效应,可能会波及孩子成年后的工作、感情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其他重要的方面 。由于学业本身固有的长期性的特点,一旦遇到困难不去面对,痛苦的时间就比较长,受到的挫败感的伤害力度就比较大 。所以对学业的追求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克服在学习上碰到的种种困难,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才会变得坚强 。我们帮助孩子 , 不是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压力 , 而是要找对办法 , 在帮助孩子学业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减压 。
在这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学业是一个持久的工程,而不是以某一次或某一年的学习分数和成绩来衡量的 。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学习压力?
当我问学生:“你们怎样才能热爱学习呢?”学生这样回答:“没有考试和作业 。”这是我们现实教育的悲哀,从小父母也给我们灌输“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好像学习就是一个苦差事,一提到学习,我们的脑海里就立刻闪现着:无休止的考试和没完没了的作业 。从孩提时代就被刻在我们脑海里的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让希望学习好的同学终日忙碌奔波 。很多学生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观念就是用名誉和成绩来衡量自己 , 他们最大的责任是拿到好成绩 , 而不是去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孩子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 。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追求快乐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有些家长是以“虎妈”为代表,有些家长以“散养”为方式,但不管怎样,最好的家庭教育者总是可以找到给孩子设定限制和让他们自由发挥的平衡点--那个界于硬性态度和给予独立生活空间的地带 。
1、学习压力放一放再担起来
心理课堂上,一位老师端起一杯水,问在座的学生:“大家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的学生说 40克,有的说500克 。老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你能端住它多久?”“端一分钟 , 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端一个小时,可能会觉得手酸;端一天,可能需要叫救护车了 。”“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始终是一样的,但是你端得越久,就越会觉得沉重 。”“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我们都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之后,再将它端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端得更久 。所以,我们和孩子都要不时地将承担的压力在一段时间之后适当放下,并且认真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拾起来,这样才能够承担更长时间 。”
这个实验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很熟悉 , 但往往做起来父母和孩子都会在面对压力时忘记这个好办法 。首先父母要做表率,在工作中遇到压力 , 将工作中的压力在下班时放下 , 不要再带回家 。回家后,多陪陪孩子 , 多问问孩子是否快乐 。如果孩子因学习吃力而有压力 , 就要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是家长或学生本人的期望值过高,就要调整目标,家长不要把意愿强加给孩子,家长更不要把自己的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去强调什么或刻意去为孩子做什么,自己要有一颗平常心 。当你发现孩子在为某事困扰时,尝试开导孩子 。如果可能的话,说出孩子正在经历的感受 。
在健身时,适当的给肌肉压力对健康是有帮助的 。但压力一旦压得太久,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伤害的 , 所以我们应该在适当的压力后休息一下 , 再重新把压力担起来 。如果你发觉孩子情绪低落、压抑紧张或者度过了糟糕的一天,也不想说话,那就发起一项大家都可以一起进行的活动:去散散步,看场电影,打打篮球或做些饼干,让他完全把压力放一放 。这不是很好吗?
2、让孩子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而不仅仅是结果 。
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绘画或听音乐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我们都听不见;或者当我们和朋友聊天、在运动场打球,经常几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这就是沉浸在体验中 , 也就是享受过程的快乐 。无论在沉浸的境界里做什么,踢球也好,雕刻也好,写诗也好 , 学习也好,我们对于正在进行的事情是全神贯注的,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扰我们或使我们分心 , 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能更有效地学习、成长 。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学习过程或是发挥出真正的潜力 。沉浸于学习中的体验我们父母要从小培养,当孩子全神贯注在做一件事情时 , 我们不要打扰 。我曾经给一位学生当过家教,在我刚讲不到十五分钟,妈妈敲门进来给孩子送水;又过了二十分钟左右妈妈又进来给孩子送水果;当第三次敲门时,我忍无可忍,当场批评了孩子的母亲:“你这样怎么可能让孩子安心学习?
更别提能让孩子有沉浸在学习中的快乐体验了 。”当全心全力投入目标,不为外界打扰时,我们才能获得沉浸体验,孩子也不例外 。
【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会影响到学生达成沉浸体验,家长应该理解孩子,更好地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帮助和理解 。其一是环境中的压力过大 , 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其二是一个没有挑战性的环境 , 因为这样会使人丧失动力 。如果学习任务难度高而孩子自身能力不足时,他们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学习能力强而学习任务太简单时,孩子们也感到乏味 。当难度和技能匹配时,沉浸体验才能有可能出现 。
铭铭读初中后,学习课程内容一下子增多,妈妈为了孩子能考上一所好高中,从初一起每个周末都给孩子安排了课外学习班 。新学期刚过去一半 , 铭铭已经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每天像应付老师和父母一样,上学、回家写作业、上课外班 , 学习好象是别人的事情 。
在第一种情况里,由于孩子的压力太大了,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 学校作业带给他的只有痛苦、焦虑 。孩子被迫只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注重终点而不是旅途 。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延续,他们很快就会厌烦,甚至终身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
一学期过去一半,很多任课老师都注意到铭铭的这种情况,我们一起和铭铭的妈妈商量对策:要改变目前这样情况,我们应该让铭铭重新找到自信 。首先,铭铭妈妈需要把课外班都停掉 , 让铭铭专心把学校里老师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在学校里,各科老师也努力让铭铭感到中学学习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学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就好 。
又半个学期过去,铭铭很快又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也一度好转 。第二种情况恰恰相反 。
郑义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学校里的知识对他来说过于简单,很轻松地就可以完成学校里的学习任务 。但郑义是爷爷奶奶带 , 回家后老人总担心孩子学习太累 , 只关心宝贝孙子吃喝,不让孩子在家学习 。“我怕孩子脑子累坏了,眼睛近视 。”奶奶曾经这样和我说过 。由于长期学习中的挑战不足和乏味 , 郑义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厌倦学习,总觉得学习是件很无聊的事情 。
过低的挑战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起挑战性过高一点儿也不少,他们所剥夺的不光是获得沉浸体验的可能性,长期下去,孩子也会对学校本身失去兴趣 。教育者,尤其是家长 , 由于把奋斗和痛苦错误地同化,所犯的通病有两种:一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二是把他们和所有的挑战隔离 。在给孩子制造舒适生活的过程中,剥夺了孩子奋斗的机会 , 同时也使剥夺了获得他们沉浸体验的机会以及克服困难的经验 。
因此 , 我们平时要在孩子的读书学习过程中 , 多了解那些知识难度对孩子适中的内容,这样孩子更容易沉浸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中 。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接受水平,恰如其分地安排学习的内容、时间、方式,使孩子保持执行学习计划的兴趣和热情 。
对策三:“慧眼”+“爱心”引导孩子与人和谐交往
成年人都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下文在“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中也有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但孩子如果在学生时代 , 心理不是很成熟的时候 , 遇到了和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人的关系紧张问题 , 遭遇挫折 , 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这些呢?
其一、让孩子多认识自己的不足
刚毕业到学校教书的那一年,我从一学生宿舍里发现一封孩子提前写好的遗书,震惊之余赶快通知了学生家长 。家长一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会不会搞错,怎么可能呢?”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写遗书的女孩是读初二的林月 , 她讲到想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在宿舍里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更重要的是她不能相信自己的好朋友也会出卖自己(因为抄袭作业被好朋友向老师揭发),孩子觉得活得好累……
林月平时只看到同学、朋友的缺点,而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一旦遇到不能接受的事,例如朋友的“背叛”,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就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弱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接受社会、学校以及身边的事和人的不完善 。看到同学或身边的人很多缺点,告诉孩子,这是很正常的 , 人无完人 。多看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 。
在与同学交往中遇到了小挫折,帮助孩子想到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 , 也许暂时它是件坏事情,但若学会从挫折中总结教训,从长远看它不失为一次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林月能把好朋友的“揭发”当作对自己的提醒和帮助,就不会想到去做一些傻事 。
多看事物的正面,不是让孩子完全没有负面的影响,这是不现实的,而是教会孩子学习接受负面、接受这些缺陷,不要抱怨 , 让孩子更乐观 , 让孩子的心灵更明亮 。我们接受身边不完美的人和事,也就是接受我们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这个现实,能够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
其二、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嫉妒”
在中、小学阶段,孩子们遇到的不和睦或者遭到排挤,不少是由彼此的嫉妒产生的 , 嫉妒尤其产生在女同学之间 。比如某位同学成绩优秀,但不擅长帮助其他同学,自己比较孤立,这样的学生容易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和嫉妒 。有嫉妒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任由这种情绪蔓延 。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不满,而又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家里说一些酸不溜丢的话,比如,“某某这次考第一有什么了不起? ”我们在了解情况后 , 要及时提醒孩子要学会衷心祝福别人取得的成绩,让快乐的情绪战胜嫉妒的情绪 。
有时自己努力做到不嫉妒别人,但却可能招致他人的嫉妒和排挤 。当你发现孩子如果在学校受到了这样的委屈,也要及时宽解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再讨厌的人,我们有时也必须面对 , 就如同再难看的自己,你也得善待一样 。合作是竞争的另一面,相互帮助和宽容可以让你不会受到伤害 。
其三、单亲父母心中要有个太阳
崔燕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性格开朗 , 团结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一点儿也看不出是父母离异家庭 。当我好奇地问起崔燕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时,自己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去主动提到孩子的父亲,但崔燕妈妈却很主动大方地向我讲述 。原来崔燕小学时父母感情不和离异,爸爸再婚,妈妈至今未婚,但崔燕妈妈说,她和孩子父亲离婚前制订了一个协议 , 要求双方一个月都要和孩子一起吃饭、聚会 , 经常外出参加一些活动,让崔燕感到父母很爱她 。所以崔燕知道父母离婚那是大人感情的问题,而爸爸妈妈很爱自己 。崔燕妈妈还告诫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要特殊对待崔燕,不要同情、怜爱她,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她 , 崔燕一直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家庭有什么区别 。崔燕妈妈还特别向我强调,他们双方从不在孩子面前埋怨对方的不是 , 都是互相树立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要让孩子成为大人不良情绪的承受者 。最后,她微笑着告诉我:“尽管我没有再婚,就我们两个人一起生活,但我不会把生活所有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不会让燕燕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对不起妈妈 。我希望她快乐 。”父母的心中有个太阳,孩子的心里一定会有阳光 。
家长在与孩子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和自己都留有余地,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不切实际定得太高,更不可有亏欠的心理,对子女一味溺爱,将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寄予孩子 。也不要在孩子表现稍不尽如人意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走上棍棒相加的恶性教育之路 。家长须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不要代替孩子做出生活的选择 , 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但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让孩子自己选择 。对孩子既要充满爱心又不失理智,懂得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巧妙地将理智和情感融合在一起 。
积极跟学校联系、互动
单亲家庭的家长更要积极参加家长会,真诚、主动地跟老师联系,及时把握孩子在校情况,最好隔一段亲自去学校找老师面谈 , 跟老师交流情况,认真倾听老师的分析,请老师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议 。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根据老师的建议为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 。积极与学校沟通,有助于在学校和家庭都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既能满足孩子不断学习的需要,又对孩子没有过多的规定和限制 。当今社会,生活中变数较多,爱情已经越来越脆弱,父母的感情破裂给孩子带来的情感挫折也越来越多 。在我们不定的角色变换中,上一代的感情和婚姻的不幸可以影响到下一代的正常生活 。不幸可以“遗传”,特别是爱情和婚姻的不幸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尽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算离婚了 , 两个人也要精心呵护这个家,让孩子感受到爱 。单亲父母更要注意让孩子从心里觉得这个家是安全的,这个家是孩子心灵庇护的港湾 。

怎样预防孩子自杀倾向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