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

文章插图
导读: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做为家长遇到孩子任性是常有的事 。小编现在就来跟各位家长揭秘:为什么说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希望家长们在看后一定要引起重视 。
一、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 。他们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 。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 , 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 。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 , 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 。于是 , 杰克哭闹了一整夜 。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 。可母亲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
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 。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 。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
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 , 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 。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 。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 , 二不可断然拒绝 。否则 , 孩子的任性会越来越严重 。
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
二、婴幼儿特殊的心理现象
婴幼儿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许多特有的现象,了解这些特有的心理现象,对我们父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婴幼儿期出现的一些特殊心理现象作分析,以便年轻父母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
1、踢凳子可以“出气”
一天,一个5岁多的小男孩被小凳子绊倒,他很生气,站起来后,怨恨地朝那凳子踢了几脚,由此,他的气也就消了 。
分析: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脑子里有一种泛灵论的思想,他们认为周围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凳子也不例外 。所以踢几脚凳子 , “报仇”以后,幼儿的心理也就恢复了平衡 。
教育提示: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 , 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 。比如,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 , 成人就不应该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将孩子绊倒的木条 。因为这样做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 , 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 。事实上 , 孩子跌倒不是“木条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条 。
2、不是说谎的说谎
一个4岁多的女孩,非常喜欢邻居小朋友的长毛绒娃娃,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妈妈答应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给她一个同样的娃娃 。可是,第二天她就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长毛绒娃娃枣可漂亮了 。事实上,她妈妈还没有给她买长毛绒娃娃 , 因为那时离她的生日还有3个多月 。
分析:这是三四岁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过程性的心理现象,到孩子六七岁或者更大些时,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这时候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现象 , 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 , 往往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混淆,不能清楚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 因而会把童话故事当成真的 , 也会把自己臆想的事情、渴望的内容当作真的,并以肯定的形式加以叙述 。
教育启示:孩子出现这种“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现象,并不存在“虚荣”和“故意说谎”的成分 。因此,我们不能将之视为“不诚实”之类的品德问题 , 否则,这个“不诚实”的标签将会成为孩子今后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们要做或者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情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愿望中的东西区分开来 。
3、孩子哭闹的选择性
许多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慈祥的母亲面前常以哭闹来进行“威胁”,进而达到目的;在严肃的父亲面前,却变得十分乖巧,从不敢尝试以哭闹来达到目的 。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独生子女的一种心理现象:哭闹的选择性 。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 , 孩子的哭闹的选择性主要是因为孩子从小在不同的人面前哭闹,受到不同的强化所致 。比如 , 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面前,只要一哭闹,想要什么 , 肯定就能得到什么——这是对孩子哭闹任性行为的一种正强化;而在严肃的父亲面前,以哭闹作“威胁”,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 反而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有时还挨一顿打——这是对孩子哭闹任性行为的一种负强化 。由于大人的不同强化,所以孩子的哭闹任性行为也就有了选择性 。
总之,当孩子向我们提出要求时,如果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他不哭闹 , 我们也要想办法满足他,不要等到他哭闹后才给予满足,否则就会强化孩子以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的倾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任凭他怎么哭闹,也不能满足他——这方面父母和爷爷奶奶们态度一定要一致且坚持到底 , 否则也会强化孩子以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的倾向,给以后的教育带来障碍 。

任性是儿童心理需求的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