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七类人群】90后生代访问


【90后七类人群】90后生代访问

文章插图
导读:90后七类人群是经过典型划分的 , 90后七类人群包括自我修炼者,90后七类人群还包括小乖乖等 。

90后
90后是吃肯德基、玩动漫、打游戏长大的一代,这样的一代和整个童年连电视都只有看黑白的前辈们相比 , 注定不同 。尽管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 ,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兄弟姐妹手足情深 , 但是在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生于90年代,谁没有一群网友?谁又没有一杆粉丝?在微博上随便说件事情 , 只要“给力”,不说应者云集,但被转发几百条乃至上千条是几分钟的事 。
对90后的标签已经够多了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过于娱乐化,不懂感恩 , 认为一切别人给自己的帮助都是应该的 , 脆弱,经不起挫折,自以为是……是的,他们和70后大叔80后大婶都不同,尽管70后的身体写作 , 80后的闪婚闪离都曾让“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有识之士们忧心忡忡,但是现在轮到90后了,他们发现这一代跟前几代人相比,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 因为不论你多么认真地给他们贴标签,讲道理,他们丢给你一句“你OUT了” , 完事 。他们没那么多时间跟你辩论,也没兴趣听你讲道理 , 他们的书包比任何一代都重 , 他们的时间比任何一代都少,他们写作业要写到半夜,即便作业完成,他们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要玩,网上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网友等着去聊,人家为什么要跟您耽误时间呢?
在90后眼中,“神马都是浮云”你贴标签也好,撕标签也好,我都会长大 。你理解得了我也好,你不理解我也好,我都很淡定 。“理解万岁”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关键词,30年河东40年河西,对于90后来说,千万别勉强我来理解你,在你的世界,我就是一打酱油的 。“打酱油”的意思 , 如果换做80年代文艺腔 , 就是“过客”90后不喜欢装,他们喜欢找那些最直接的表达,他们连用词都不喜欢捡前辈们用过的 。这就是这一代人,跟过去中国人的含蓄委婉完全不同,他们也可以给你留面子,但是当他们给你留面子的时候,他们不是为了讨你高兴,他们是为了不让你的不高兴影响到他们,这就是很多90后的家长感到痛苦不堪的地方,跟孩子说孩子全点头,但最后一看,自己的话都当了耳旁风!90后不听话,有主见,他们不跟你讨论对错,他们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做了 。
70后是伴随“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成长,80后的童年是听着“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度过,而90是“想唱就唱 , 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对于这样一代人,你怎么能告诉他你们很普通,你们就是一棵小草,一只怎么飞也飞不高的小鸟呢?
绘制90后的性格图谱
当90后“长江后浪推前浪”般推着我们前进时,我们期待能对他们有更多了解 。经连续3年的尝试后,2010年有了些感觉 。透过“对话”这个平等相处的平台,90后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正生动起来 。我们试着给90后画像,忍痛取舍之后,留下了这十组性格语句 。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全面,但至少是一个勇敢的开始……性格一:敢爱敢恨成长中的90后还没有学会深藏不露和表里不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轻蔑与不满,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 。他们讨厌做作、拒绝虚伪、喜欢透明 。这样的一代,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灰暗与复杂 。一是一,二是二,不瞻前顾后,不面面俱到,不左右逢源 。
身边人点评:
就我个人而言,做不到敢爱敢恨,因为这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身边倒是有这样的朋友,我很喜欢他们的作风,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毕竟一个人即使十分讨人厌,也总有另一面,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 , 说敢爱敢恨都言之过早了 。
(受访者:黄凌云 , 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农林大学校报王选辉)其实敢爱敢恨是每一代青年的特征,只是这种特征因年代的不同表现程度不同 。90后目前都处于青少年阶段,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且 , 由于90后是和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自然会被网络媒体所关注和放大 。
(受访者:陈璐瑶,厦门大学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琬丽)90后敢爱敢恨的个性鲜明而又独特,我们慎于判断,对待感情严谨又勇敢 。喜欢或讨厌表现得直白,并且义无反顾:爱上就死心塌地,恨了就决绝背弃 。某些人看来这难免显得武断,但优柔寡断会让自己更茫然无措,个性上的独立与倔强让我们拥有了这样果敢坚毅的性格 。我们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敢爱敢恨是我们的标签,有自己的坚持,这就够了 。
(受访者:王燕美 , 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采访人员团陈若蓝)90后的我们更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在长辈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事上,比如我们所钟爱的街舞 。我们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就算再辛苦也值得 , 我们只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好好地认真一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如果我们不喜欢,再怎么逼迫也徒劳,不爱就是不爱 。总而言之我们是勇敢、自信、有追求、有理想、敢爱敢恨的一代,这会使我们有时候显得棱角过于分明,气焰略微嚣张 。
(受访者:Selina(留学英国),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校报魏蓉蓉)大多数人总以为90后都是敢爱敢恨的人,其实无论在哪一代,敢爱敢恨都是少数 。在我看来 , 敢爱敢恨也分“良性”与“劣性”,良性的敢爱敢恨是正直,是勇气,反观自己,的确也做不到个性分明无所畏惧;而劣性的敢爱敢恨,是过分张扬,缺乏理性 。身为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多,所谓的敢爱敢恨也容易成了他们扎堆儿的无理取闹 。
(受访者:张弘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钟艺泓)作为90后 , 我眼中的同龄人大多数是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 。这既是一个好现象 , 但又有令人忧虑的一面 。一方面 , 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 , 同时又有强烈的个性,不畏强权,愿意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另一方面,90后的独特个性也常常会导致他们缺乏冷静思考,总是不顾客观事实或是在没有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就狂热地支持或是激烈地反对某一事物 。因此,90后倘若能在爱憎分明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思考,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
(受访者:黄曦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费靖华)性格二:理“财”有道理财“小算盘”在90后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他们知道节流,更注重开源 。年长者节俭度日的唠叨,常常换来90后的嘲笑:你out了 。Money赚了就是要花的 。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计划自己的财富 。在90后眼里,资源、才华、人脉、亲情、健康都归入“财”列,需要精心打理 。
身边人点评:
理财这个话题和年龄无关,不能一概而论 , 60后也有不会理财的 , 90后也有创业家 。从成人的眼光看,90后大多理财意识不强,甚至不如80后 。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内物价涨幅快与购物方式的多元化,强烈地刺激了青年人的购物欲望,使得理财对于90后青年们来说越来越难 , 而且对于怎样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也变得越来越难 。
(受访者:韩晗 , 知名青年学者 , 1985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琬丽)我身边的90后确实“理财有道” 。他们有着充分的创新思维 , 对钱财越来越重视,因而有着很大的闯劲儿 , 创业较早 。他们对自我花钱很舍得,但大部分90后对家人、亲友并不怎么大方 。这或许源于90后非常独立的人格特性,缺乏分享意识 。
(受访者:刘旸,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华侨大学《华大青年报》童静)90后思维活跃,胆子也大,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并不能一概称为理财有道 , 只是一些90后的确花钱比较精明 。对于绝大部分尚处于纯消费者阶段的90后,给他们贴上理“财”有道的标签还为时尚早,因为他们还未真正接触理财教育 。
(受采访者:李伟,教师 , 8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漳州师范学院余颖)在理财观念方面 , 我十分欣赏中国孩子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不少孩子的信用卡严重透支,甚至“负债累累” 。中国孩子却相反 , 他们在理财等方面显得十分理性 , 崇尚根据实际情况消费,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更是将目光投向了物美价廉的网上商铺,知道花小钱办大事 。
(受访者:史密斯(芬兰),大学外教,1955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李雅琼)90后爱“财”是没有错的,但我认为爱“财”首先要从学会节俭开始,而浪费现象较普遍地存在于90后学生中 。如果一个人都不爱惜人们的劳动成果,怎么谈得上爱“财”呢?因此,爱“财”必须学会从节俭开始 , 反对浪费 。
(受访者:薛谊青 , 西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58年6月出生;校媒采访人员:蒋琰,四川师范大学)性格三:国际范儿中国90后的英语说得地道,英文歌曲唱得纯真 , 与国际同龄人的文化差异也很小 。较之60后、70后、80后,他们具备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更强大的思维能力 。90后是现实社会中最“国际化”的一代,他们承载了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崛起的希望与未来 。
身边人点评:
相比于其他年代出生的人 , 90后更新潮、时髦、灵活和开放,他们能更快速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因而他们更容易与国际接轨,更显“国际范儿” 。要知道,他们中多数人还在读幼儿园或小学时甚至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外文 , 早早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 与外国人打交道相对顺畅、文化隔阂较小 。虽然90后年龄较小 , 相对幼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应该会更加理性与成熟 。
(受访者:胡友祯,职工,1989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虽然受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等影响 , 90后与60后、70后相比,国际化条件和基础更加成熟,但要真正能够成为最“国际化”一代 , 还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尤其是90后的扎实拼搏 。国际化并不等于英语化、西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要注意正确处理世界与民族、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既要培养90后的“世界眼光”,也要注意培养“中国之魂” , 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
(受访者:陈宜大,副研究员,1970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林恩文 , 福建农林大学)性格四:有自我要团队在很多人眼里,90后像是川辣鸡翅——劲辣、古怪、自我中心、个性十足 。的确 , 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是他们的信念,但这显然不是他们信念的全部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充分展现个人风采 , 而什么时候应该适当收敛锋芒以便更好地融入集体、为整个集体的目标和荣誉而奋斗 。
身边人点评:
很多人说我们90后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但我认为这只是少数 。一些极端个案被媒体报道后无限放大 , 造成了社会群体对90后的普遍误读 。在我们班上,多数90后都愿意齐心协力,我们在排练晚会节目时,尽管舞蹈动作反复修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主动增加时间排练,练好的同学手把手教不会的同学 。有时候合作就是这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 , 虽然大家都有个性和自我 , 但当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义不容辞 。
(受访者:黄杰,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我的孩子和侄子都是90后的,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太在乎,更关心的是自己喜欢的,喜欢围着电脑在家宅着 , 让父母操心 。90后的自我展现欲很强,当然他们也有表现的能力,对于事物的看法不随波逐流 , 有自己的见解,许多我们认为经典的东西时常被他们颠覆 。这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既容易脱离孤立 , 也可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案 。我觉得他们还需要去深入了解社会,才能理解团队合作的涵义 , 只有社会对他们更包容,他们才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牵扯力 。
【【90后七类人群】90后生代访问】(受访者:方向昭,教师,1966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莆田学院,林云霞)我觉得,用“有自我要团队”作为90后的关键词有失偏颇 。我接触了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方面,90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其耐挫能力较差 。他们在团队工作中喜欢展现自我能力 , 但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容易出现自我为是、夸大其词的现象 。他们中的部分人具有合作精神,但从整个群体来看,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磨练的 。
(受访者:肖金发,工程师 , 1963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工程学院,肖珺)性格五:反孤独自称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身上被贴得最多的标签就“自我”、“孤独”、“冷漠” , 但90后说:“其实我们自己从来不这么认为 。”身为独生子女,他们其实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渴望友情、珍惜友情 。他们在交友上从不刻意 , 更不功利 。他们喜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喜欢有多种类型的伙伴 。
身边人点评:
谁又不曾孤独过呢?我们没有理由为90后担心,也没有资格教导他们 。90后没经历过政治大战争,没有遇到过经济大波动,他们的大战只是自己的心灵恐慌 。他们爱钱、爱玩儿、爱自己、爱自由 , 小圈子的生活使得他们更加独我,但创新、主见也是他们“孤独”的衍生品 。有时“孤独”是和大环境相关的 , 比如教育体制,比如家庭环境 , 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心存爱 , 比如对纯真友谊的珍视……与其忧心 , 不如祝福!
(受访者:艾维华,唐山晚报采访人员,197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孙婧)90后不是孤独的一代,他们充满爱心,在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他们关爱他人,特别在奥运会、世博会志愿服务上,充分展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现在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确存在个别90后整天局限在小天地 , 心扉没有敞开,但是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代人中都有 。社会不应对90后有过多的指责 。
(受访者:黄旺生,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农林大学校报林恩文)90后是孤独的 。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重视自己的孩子,宁愿把他们关在房子里,也不愿让他们走出家门去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 。渐渐地90后的孩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 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 。回想起我自己的童年,都是和同龄伙伴一起度过的,一起收割稻草、一起嬉戏打闹 。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了,可是他们就像金丝笼里的小鸟——看似安逸,其实是孤独的 。
(受访者:谢桂华,一位长期在小学工作的普通教师,1958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徐珊珊)性格六:亲情现代观爱孩子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娇惯反而会绊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消解他向上的动力,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才能让他体验到逆境中爆发力量的成就感 。高质量的两代人关系其实比单方面的父爱母爱更重要 。要教会孩子凝视爸爸慈爱的眼睛和感受妈妈温暖的手 , 少点抱怨、少点恨铁不成钢 。
身边人点评:
其实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亲情是什么概念,但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情感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每一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尽管他们的方式可能不合我们的胃口 。因此遇到矛盾时 , 我都和父母好好地谈,力求达到理解和体谅 。越长大就越觉得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而且,在我看来,不管是出生在什么时代 , 亲情,对我们而言永远都是世上最难以割舍的美丽 。
(受访者:张海星,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通讯社张美恋)很多时候,孩子的观念,来源于家庭,与年代无关 。我不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 而是多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 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不会只关心他的成功,而更愿意分享他的成长 。我希望儿子能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多历练,而不是躲在父母背后总也长不大 。我愿意给孩子一种信念:亲情是相互的分享和支撑,是不变的温暖和力量 。
(受访者:于甜,大学教师,197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孙婧)有时,社会舆论会给我们扣上帽子,当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孝顺时,却已因为“不孝”成为众矢之的了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父母长辈依旧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最应该孝顺的人,行动会检验一切 。
(受访者:李元,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州大学校报林典)亲情一如盛夏徐徐拂面的凉风 , 寒冬热气腾腾的牛奶,它如影相随,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感动 。亲情是寒暑假里兼职回家的小巷路口爸爸熟悉的身影;是学习、工作不顺时姐姐孜孜不倦的开导;是闲暇时听妈妈唠叨唠叨家常;是忙里偷闲地聆听妹妹考试失利遇事不顺……它从我们的祖辈传至父辈,然后又一代接一代地沿袭下去,教会我们如何爱人和“血浓于水”这一真理 。
(受访者:高碧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莆田学院校报刘春荣)90后对父母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能意识到父母的辛苦或者父母所做的一切,但另一方面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提供的一切 , 很少用一些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或者减轻父母的压力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90后不善于表达自己,尤其是男生 。
(受访者:李荣锴,大学生,9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采访人员团杨碧双)娇生惯养的环境让90后养成了很多不好的性格 。90后大多爱表现却缺乏倾听的耐心,尤其是亲人的嘱咐唠叨 。90后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到亲人 。90后不善于跟亲人进行交流,他们宁愿对着电脑把自己的心情跟陌生人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亲人听 。他们不断的追求时尚,在他们内心总是觉得父母的想法落后,思想跟不上潮流 。
(受访者:杨蕊蕾,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周晓璇)在宽松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90后 , 心中有着自己于亲情独特的坚守 。一首《听妈妈的话》唱出的是自己期盼长大以尽孝的心理;一曲《世上最美的歌》更是直接哼出了90后对于亲情的追念 。90后的亲情观其实很简单,“爸妈太辛苦,我要赚钱,买好的房子,给爸妈养老”便是他们简单而坚定的想法 , 亦是他们对于亲情最好的诠释 。
(受访者:林颖,学生 , 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聂历蓉)性格七:动漫一代动漫已经深深嵌入到很多90后的精神结构中 。动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快乐 , 还有感动、思考和激励 。他们对中国动漫的现状不甚满意,只是不知,当他们成长为动漫制作的生力军时,是否有力量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
身边人点评:
我喜欢《阿凡提》,90后喜欢《火影忍者》 。我虽没看过《火影忍者》,但猜想它一定有独特之处,也许它能通过奇特的故事,新颖的创意,让孩子们体悟到和书中、电影中同样甚至更为鲜活的道理吧 。这种冲击,更生动,更平实 。如果动漫能够同时带来休闲和感悟,我想,它就能成为一种成长的理由 。
(受访者:王翠红 , 唐山一中教师 , 196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婧)性格八:清纯现代观相较70后,90后是按照科学喂养的——温室、大棚、阳光、肥料 , 一切都是充足的,所以生的也像熟的,好像压根就没有青涩过 。但他们依然是清纯的,只是这个清纯不是张艺谋导演心目中的“1975”版,而是2010版 。
身边人点评:
在我心里,“清纯”是留给思想单纯、心地清澈的女孩子的词 。可现在的90后女孩儿 , 不像孩子,她们有手机、电脑,穿戴品牌服饰,生长在繁杂世界中,他们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清纯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名词,包含着青涩、懵懂,甚至是无知和贫瘠 。而现在的清纯 , 已经失去了它成长的养分,却更多与外貌的养眼或者气质上的清新联系在一起 。既然“熟”了,又怎能“返老还童”?也许时代走得太快了,我们的思维都跟不上了……(受访者:何柏青,退休工人,1950年代出生;校媒采访人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婧)诚然 , 60后、70后、80后的人们是从青涩走向成熟 , 他们所经历的困难是90后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拼搏精神也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 。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互联网高速扩张的时代,90后接触的世界要比上一辈要广 , 大量的日剧、韩剧、美剧充斥着网络,90后穿衣打扮、行为方式与上一代不同,那是自然的事情,只要不是过度的模仿,适当的改变又何尝不可呢?
(受访者:薛皓仁,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西安交通大学徐盼)性格九:娱乐精神宣称“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 , 花的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 , 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 。在他们眼中,娱乐是天性的释放,是让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 。相比我们任何一代人,他们都更加希望“在娱乐中生活,也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 。
身边人点评:
其实每个年代的人都期待自己像90后孩子一样活得轻松快乐 。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通过娱乐丰富业余生活 。虽然有时候他们看上去很疯很野,但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懂得边玩边学习,比起我们这代人,他们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 。
(受访者:周伦才,农民,1963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大多数90后不必过多地担忧吃不饱穿不暖,因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慰藉 。娱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当娱乐可以自我放松、缓释压力和消解烦恼,但90后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泛娱乐化”现象也值得警惕 。
(受访者:况娟,大学生,1990年12月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性格十:爱现90后有着十足的行动力 。他们想做就做,不假思索,喜欢挑战 。他们说:“其实,我们不复杂,只需要一个表达的空间 。”他们还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
身边人点评:
与很多90后一样,我也乐于表现,在适当的场合凸显自己的存在、展示个人的风采 。然而,这种举动往往会被老师或其他年长的人误解为过于炫耀而不懂谦虚,甚至被批为不知天高地厚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不会跟他们犟嘴或急于辩驳 。在我看来,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触碰道德底线,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可以想做就做,何必看他人眼色?打败猜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行动 。我们90后也会默默努力,给自己争气,证明我们并不比别人差 。
(受访者:王庆峰 , 大学生 , 1991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有人说90后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很傲气,但我认为这并非普遍现象 。比起往届的大学生,90后虽然更自我一点,但如果真正深入地和他们交往就会发现,他们更容易与老师交心,只要你真心对他们 , 他们很快就和你亲近起来 。很多人没有发自内心对待他们,或与他们接触不多、了解不深才造成这样那样的误解 。
(受访者:魏丽艳,大学教师,1977年出生;校媒采访人员:江西财经大学周欢)来源:中国青年报“潘晓”与90后的对话
时隔30年 , 当年的“潘晓”之一——黄晓菊,再次致信《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倾谈自己这30年来的心路历程 。
30年前,《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来信 , 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潘晓”是当时两个青年黄晓菊和潘祎的名字拼合而成 。“潘晓讨论”亦被誉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本报7月5日推出长篇通讯《世博一代》,其后引发社会各界对90后的热议,作为50后的黄晓菊,也希望能与90后作一次平等的讨论:“不同时代的人……人类辨识自我、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并寻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平台,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释放自己、利及他人的生命本质,应该是人类永远共有的追求吧!”
黄晓菊来信 谈与80后儿子的代沟
用黄晓菊的话说:拿着“微薄”的退休工资,和在酒店当厨师的儿子“相依为命” , 住在外祖父母留下的“早晚要被拆迁”的祖屋,每天去一两次自己的服装店,算算“流水”补补货,其余时间看书看电视 , 偶尔邀一两位同伴欣赏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或者朱莉娅·比诺什在北京的现代舞表演……30年后的“潘晓”——黄晓菊的生活就是老北京最普通的退休大妈的生活 。
黄晓菊说,今天她不再是“潘晓” , 只是一个“80后”儿子的母亲 , “在他眼里 , 我们当时的那种真诚,那种勇气,那种全情投入早已变得遥远而不可思议 。在我和他之间也同样有着人们通常感到的彼此无法共识的时代烙印与代沟 。”
在今天黄晓菊的来信中,她坦言与儿子经常会就一些“基本问题”争执不下:
比如说“活在当下” 。80后的儿子坚持“要始终听从自己的内心 , 做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快乐的‘凡人’” 。可无论当年的“潘晓”,还是今天的黄晓菊,“我为什么活着?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的小店每天都在赚钱,可这样我就快乐了吗?……”仍然是她停止不了去思考的问题 。
再比如关于“文化”,儿子认为“没有读过世界名着 , 丝毫不妨碍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人” 。可在黄晓菊眼里,“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眼界、就是舞台 。”
“可能现在的90后也大多和我儿子一个想法吧 。”黄晓菊并不惊讶,“无论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时尚’、‘前卫’、‘新新人类’,你终究还是传承的产物 。”
90后回应 这个时代终究是我们的
其实,每一代人对成长都有自己的困惑和故事 。
2010年5月,来自复旦大学的钱琲走进世博园,成为了一名简单而普通的园区志愿者 。每天早晨,她搭乘校车前往世博园,边揉睡眼边吃早餐;中午最热的时候 , 她站在中国馆附近的路口,为游客指引答疑;晚上回到宿舍,不满20岁的她还得拾起课本 , 准备期末考试 。
和黄晓菊一样,钱琲也是个爱问为什么的女孩 。她不明白社会对90后的评价为何总是主观和片面,她总是想告诉自己的长辈 , 90后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
于是,钱琲也写来了一封信,诉说她对成长的理解:
对于为什么而活这样的人生大问题,钱琲反问:“谁也不是天生就知道这些事情 。更何况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道,有些答案可以用一生去寻找,直到生命的终了 , 有人还不明白这一生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哪条路可以一路顺风,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呢?”
对于误解 , 钱琲说:“媒体的眼光都放在脑残身上的时候 , 那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就被放大放大再放大,所有的90后都成了脑残;媒体的眼光都放在志愿者身上的时候 , 所有的90后都因为世博会一夜长大 , 个个又懂事又成熟 。”
其实,钱琲并不是一个叛逆冲动的人 , 在老师同学的眼里,她努力学习 , 做事认真,并且为人亲切 。她也会着急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也会着急自己找不到男朋友,也会着急将来要做什么工作 。
不过,钱琲又是乐观的,她在信里这样说道:“这个时代终究是我们的……请不要担心太多,我们会走得很好 。”
90后七类典型人群
新市民:抛开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中形成了新市井文化:不苛求高大上的物质条件,只要经营好自己的小生活即可;吃喝娱乐、工作学习,他们务实地看待每一件事情,急切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虽然看似独立自主,甚至有些叛逆,但实际上颇受主流价值观影响,也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
自我修炼者:他们家庭条件一般 , 儿时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独立、务实,他们不喜欢羡慕别人的感觉,也更坚定了努力追求自己眼中“体面生活”的信念 。他们大学期间就外出兼职,实现经济独立;他们有目的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 。虽然表面看似成熟稳重,内心却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 。
小乖乖:备受父母呵护的他们更加恋家 , 生活物质上依赖父母、信息获取方面依赖朋友,虽然也有独立、叛逆的意识,但依旧安稳地活在他人为其营造的安全的环境中,追随既定的人生轨迹 。这样的他们对新鲜事物也保持警惕的态度,对网络社交无感 。
世界公民:外国文化与观念的涌入让他们更加崇尚西式的生活观念,乐天自信、个体意识爆棚,相信即便万事顺其自然也可以过上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 。他们对新鲜事物与外来文化不设限,热衷于通过不断的体验与尝试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
闯业者:他们只为自己打工,时刻关注着身边每一个创业机会,在大学甚至高中期间就形成了创业计划或已付诸实践 。但通过创业获得金钱成就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段能由自己掌控的人生,拥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
迷梦族:相较于现实生活,他们更在意自己营造出的小世界,这个世界或许是自己的兴趣圈子,或许是一帮三观相近的网友……虽然平日里并不显眼,但在自己的圈子中却长袖善舞,并不惜为维护这个圈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
天行者:他们个人能力极强,并有经济背景支撑其专注于自己的爱好 。善用网络、好奇心极强的他们眼界开阔,游戏人生 , 并成为同龄人中的青年领袖 。这样的他们自命不凡,虽然看似低调,却难掩大哥架势,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视作“小孩儿”或“小弟” 。
90后,一片新的天地 。

【90后七类人群】90后生代访问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