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

文章插图
导读: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而今天 , 小编就为你介绍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
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 , 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 , 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 。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 。
如果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 , 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 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 。
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不自私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 。
首先,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我为主的心理任其自流 , 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的便”的教养方式 。
其次,家长还应懂得自私自利的孩子,其性格是不稳定的,很难有较高的智商 。
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 , 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
当孩子出现自私心理时,家长应如何应对?
(1)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间等重要 。如有好吃的 , 不是自己独自享用 , 而足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 , 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助父母干点什么 , 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 , 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
(2)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顺 。
(3)家长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寓言故事来教育孩子,受幼儿年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的影响,孩子对直接的言传身教或许理会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根据寓言故事中的榜样在调节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孑L融让梨“的故事 , 让孩子懂得谦让的美德 。
总之,孩子的心灵是—块土地,父母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到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能得到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能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在孩子品德和心理的培养过程中 , 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父母是离杖子最近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破子的榜样 。家长的责任应该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束缚 。人类社会要求人们相互协调、合作,关心和帮助 。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不受欢迎的人 。
一、自私和自我中心的区别
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 , 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将自己的利益和意愿放到第一位,很少考虑和顾及别人的感受 , 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以侵占或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实现 。自私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
心理学认为儿童存在幼时自我中心阶段,儿童无法以他人的观点来考虑现实的状况 。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两三岁的孩子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了占有欲,产生了”自私“心理 。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 。处于自我中心思维中的孩子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 。所以,案例一中的孩子丫丫有”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要据为己有“等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并非自私自利,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去逐渐去除,减少自私行为 , 学会谦让、克制 。
二、自私的原因
许多父母都感叹现在的孩子自私、冷漠,不关心人 。自私是当前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模式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地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呵护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物质和情感都是以孩子为中心 。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 , 也没有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良好品质 ,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就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和别人的关系,所以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
2、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 。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例如 , 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 , 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 。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发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 , 一切从孩子,这就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 。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己 。这就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培养了孩子的自私 。此外,父母家庭角色、地位的偏错 , 家庭氛围差等,都会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为 。
3、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天性是好模仿的,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 。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公交车上鼓励孩子抢占座位等 , 都可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产生自私的心理 。
小编支招:
现实生活中 , 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 。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 缺少同伴交往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破坏行为、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在孩子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 防止的自私自利现象 , 为此 , 家长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帮助孩子理解他人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要随便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可以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 , 简单的说教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个时候的孩子可能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道理的 。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 , 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来个角色扮演,妈妈扮演孩子,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完全模仿孩子刚才的表现,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让孩子来体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角色游戏使孩子能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 , 知道自私给别人的害处 , 从而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
2、让孩子意识到自私的后果
及时的提醒和讨论 。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立即的强烈责备反而不好,应给予提醒和讨论 。讨论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内容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 。孩子为了不落到没有朋友玩,没有好声誉的结果,会意识到以后自私行为的注意和改正 。
3、让孩子明白分享的价值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 , 分享其实不是失去 , 它是一种互利 。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 如果孩子表现出分享 , 就设法肯定孩子这么做的价值,让孩子感觉良好,感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 。当孩子得到别的孩子或大人的分享时候 , 就告之这是他人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回报,别人也同样感到温暖和快乐 。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这样多次,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强了,他自然地去关心别人 。
4、以身作则,训练利他行为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 。有时候我们家长对待那些问路人都没有一点耐心,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更会觉得事不关己,何必操心 。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关心别人 。
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 。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 。另外,应经常创造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机会 , 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 。当孩子表现出礼让、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主动让座等好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这样做的愿望 。
5、不给孩子搞特殊化
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 , 家长就要让孩子分担合适的家务劳动,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 。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的需求 , 也要想到别人 , 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 好东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许一个人独霸 。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 , 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小编总结: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事情,面对孩子自私心理,家长要耐心教育,及时帮孩子改正过来!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