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起源在什么地方,它从何而来

【相声的起源在什么地方,它从何而来】我们都知道相声,相声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一直都知道相声是什么样的,却不知道相声它从什么地方流传来,也不知道相声的起源是什么 。本期戏曲大全,带你一起来了解相声的起源 。
所谓相声 , 最初就是摹仿各种声音,如摹仿人声、鸟声、兽声、风声、水声及其他宇宙间各种声音等 。我认为战国时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以解其危 , 就是相声的先行者 。厥后历代相传,能者辈出,渐形成一种艺术 。
比及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上《口技》一文中所写的表演者,已具有相声之雏形 。再后表演者大部摹仿人声,又在其中掺上故事,于是相声艺术,乃告成功 。现在舞台上的相声艺种,有单口、双口之分;后者较易,前者较难 。
相声艺术 , 北京盛行较早,最初是设一步帐 , 一人坐于帐内,学兽叫、鸟叫以及各种单独的声音,听众在帐外围听 。后来把它综合起来,掺进一个故事,成为较有系统的声音 。这叫做“暗相声” 。像当时一般流行的《醉鬼还家》、《五子闹学》等 , 就是最显着的例子 。
《醉鬼还家》段子表演情况如下:忽听见帐内好像有一人在走动,接着打门声、开门声、小儿哭声、夫妻吵架声、摔碗声、鼾睡声,依次而至 。听众捧腹大笑 。再后,把帐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长桌,一人立于桌后 , 学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业的叫卖声 。这就叫做“明相声” 。
据我所知,咸丰年间 , 北京有一朱绍文先生(别号“穷不怕”),是最早说相声的人 。他八十多岁时,我才十来岁,犹及得见 。他原来是学京戏的,唱小花脸 。后来因为照清朝规矩,不是天天能唱戏的,如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须停止动响器,当然更不能唱了 。
这些日子总算起来,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戏园就得一律停演 。若赶上所谓“国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 , 便要规定二十七个月不准唱戏 。我本人赶上过光绪、西太后的国孝,虽说是缩减了,但还须百日不准动响器 。百日后 , 不准化装唱戏 , 马鞭子只许用青、蓝、白三色,不准用红的 。这么一来唱戏的就失业了 。
朱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观众 。等到大家聚拢之后,他就在甬路旁边 , 手拿竹板(不禁止)两块作响器,唱几段小花脸数板,再说几段小故事 , 要钱 。他还研究好了几个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鸟名”、“百兽名”、“百虫名”、“青菜名”、“京戏名”等 。
另外,又自己编了五诉功——“胡不剌诉功”、“堆子兵诉功”、“棒子面诉功”、“夏布褂诉功”、“厨子诉功”;两本小书——《千字文》、《百家姓》等 。这样他就绘声绘影地说起来了,很受群众欢迎 。
以后他又把京戏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锅》等戏的内容 , 改编成小故事,在街头演唱,生意更加好了 。于是每遇见辰、斋等日,他就以相声补缺,到咸丰国孝时,即正式以说相声为生了 。国孝后 , 戏班再邀他去唱戏 , 均行谢绝 。以后又带徒弟 , 即创出了这一行 。
【结束语】相声是我们戏曲文化中的精髓,一直以来的相声都是我们心中最传统的东西 。它代表着我们国人的一种文化,就连相声人的穿着也是本着中国的传统旗袍 。

相声的起源在什么地方,它从何而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