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视点丨游戏防沉迷,要靠“联防”而非“单防”( 二 )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未成年人防沉迷,不只是个行业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教育问题——这是个涉及多环节、牵涉多方的系统工程,需要游戏公司、家长、行业协会等在各尽己责的基础上戮力同心、协同治理。
在篮球比赛中,有单防、联防、协防、补防等防守概念。针对强力攻击,单防往往防不住,还得靠体系化联防,包括在外线协防,在内线补防。防治未成年人游戏沉迷,也得靠“联防”而非“单防”模式。具体来说,游戏公司要用技术与模式创新堵住漏洞,家长要将防沉迷更好地纳入家庭教育,监管层面则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完善规则标准,包括对游戏账号交易、租借平台加以规制,进而形成防治合力。
对游戏公司而言,防沉迷机制完善永无止境。得看到,随着“立规矩”工作已完成,未成年人防沉迷已从攻坚期转入巷战阶段——针对借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等钻空子行为和游戏租号产业链,防治机制还得深入“毛细血管”。腾讯在“限玩、限充、宵禁”后,又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人脸识别过程中推出语音画面提示功能,还上线“零点巡航”“守护锁”功能,都是因势而新的应对。8月3日推出游戏未保“双减双打”新措施,更是强化了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防沉迷还会倒逼游戏公司跳出“防”的层面,更多地实现自我转型。随着游戏渐次成为“超级数字场景”、跟人与社会产生更紧密连接,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责任自律”三大维度发力,让全行业嵌入更多文化内涵、产生更多赋能价值,已势在必行。
对家长来说,身处孩子玩游戏“第一现场”的他们,理应做好示范与监督。再高超的技术,都有可能被人破解,再严密的防御系统,都得靠“人”在末端的执行。家长是共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防沉迷的治本药方也掌握在父母手上。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具体来说,家长要以身作则地多放下手机,以在日常陪伴为匙,将孩子从各类网络沉迷中拽出来,让他们的消遣方式不局限于游戏,培育其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判断力。积极引导之外,还应有恰当干预,不给孩子冒用身份、长时间沉溺的机会。
从监管角度讲,可以引导业界学界深化对游戏适龄评定和实施机制的研究,研判提升适龄提示的应用深度广度的必要性。对于那些游戏账号交易租借平黑产和通过黑科技破解防沉迷的产业,也不妨进行精准打击。
说到底,防治未成年人游戏沉迷,连着的是“提升孩子网络素养”“引导孩子健康正确用网”的现实命题。这需要夯实社会多方共治的基础,实现技术防治与网络素养教育等多管齐下,让游戏产业健康发展跟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兼容共生,也让未成年人保护再上几个台阶。

【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