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家文化中 , 其伦理思想中最具主题色彩的就是人性本恶论的主张 。从传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本恶论观念是从荀子性恶论思想的继承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法家的人性观思想内容吧 。
法家伦理思想中最具主题色彩的就是人性本恶论的主张 。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
从传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 , 法家的人性本恶论观念是从荀子性恶论思想的继承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主要表现为:人的感官欲望的无法满足状态 。他在《荀子·性恶》说:“目好色 , 耳好听 , 口好味,心好利 , 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
他认为,正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财产占有欲和好利之心 。《荀子·荣辱》中写道:“人之情 , 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秀,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 。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 , 是人之情也 。”
同时还认为,人的共同心理是好荣而恶辱 , 从尧舜到庶民百姓没有什么差别,而人世间最值得荣耀的就是掌握政治权利 。
《荀子·王霸》里谈到:“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 , 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荀子认为人的这种本性是不尽合理的 , 这就应该借助于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来矫正,即‘化性起伪’ 。
法家先驱及代表人物或先于荀子谈到了或在荀子之后拓展了这一人性论思想 。《管子·禁藏》说:“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人性好利的主要表现为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要 。
《商君书·算池》里指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 , 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由于人有这种生存需要,因此,每一个人在利弊之间都要趋利避害 。《商君书·算池》:“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 。”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与生俱来 , 人的一生就是追逐名利的一生,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制于好利的本性 。这种人本性论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追求爵位,经济上就是追求田宅 。
《商君书·错法》中指出了统治者恰恰可以利用此人性论实现自己的统治,“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 , 故赏罚可用 。”韩非的人性论,部分的受了荀子的性恶论的影响,同时 , 也继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观点 。
韩非认为 , 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他以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每个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间,也是计利而行的 。
韩非举出了社会上的溺婴习俗说明这一已经演化为自私自利的思想 。《韩非子·六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 , 产女则杀之 ,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 , 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 , 计之长利也 。”韩非认为,儒家所说的君臣之间以忠信仁义相待,是不可靠的 。《韩非子·难一》:“臣尽死力以与君市 , 君重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间 , 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
【法家文化了解:法家伦理思想内容之人性观】总之,法家人性论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是商品等价交换在人们利益上的反应,也为法家法治思想提供了理论基?。谝欢ㄒ庖迳辖簿哂欣方叫?。
法家文化了解:法家伦理思想内容之人性观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关于圣诞节历史文化
- 文化的双面性,法家文化的历史局限
- 中国礼仪文化之个人形体仪态的端正
- 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系
- 龙的意义:龙对中国人的现实意义
- 巴蜀的崇拜文化,白虎是原始图腾崇拜
- 儒家文化、思想是如何弘扬的?
-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轨迹
- 来了解历史悠久的民族:德昂族的资料
- 道教文化有什么作用跟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