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毛龙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五六十个民族之一,其中的一些民俗对于“外人”来说是很新鲜的 , 特别是一些节日,仡佬族的毛龙节就是其中之一 。毛龙节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毛龙节 。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 , 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 。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有学者推论 , 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
2006年5月20日,仡佬毛龙节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节日起源
历史上 , 世居大西南的仡佬人并未得到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的重视,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无明确历史记载 。有学者从“仡佬毛龙”的主要制作材料--竹,以及其“求子”的表演功能等推测,毛龙应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 。
龙井乡晏明一带的仡佬族中流传有“唐魏征梦斩金骨老龙之子”的故事,传说“仡佬毛龙”即是“金骨老龙”的长子,与章回小说《说唐》中“魏征梦斩”的故事基本吻合,另外,据《石阡县志》记载:“灯从唐代起” , 在当地“毛龙”属“灯”之一种,故可推测:“仡佬毛龙”可追随到盛唐时期 。从民国《石阡县志》所记载的“仡佬毛龙”在境内活动的主要情况来看,清末直到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之中 。
传承价值
古代仡佬毛龙节的传承尽管以自发传承和自然传承为主,较为随意,但从仪式主持、扎艺以及龙头、龙尾表演者的角色身份来看 , 仍然表现出传承中的规定性 。
“仡佬毛龙”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显示出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多样的社会功能,它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
传统的宝贵财富 。
【仡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毛龙节】“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中间 。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小县 。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多地下热泉 , 自然生态保存相当完好,亦有“热泉之乡”的美誉 。石阡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秦代即在县境内置夜郎县 。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仡佬族为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世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 。“仡佬毛龙”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

仡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毛龙节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