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山西特色的山西晋剧

在山西神有四大梆子剧种 , 而山西晋剧就是其中之一,山西晋剧的传承有近千年,从清代初年流入晋中,一直到今天 。山西晋剧和和民间曲调相结合再加上当地文人的参与预示形成了山西晋剧 。
对于山西的晋剧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山西文化为你带来更多的山西晋剧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 。道光初年,被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道光皇帝登龙廷 , 山西梆子又时兴”,蒲梆北上,来到了晋中、太原一带演出,不仅轰动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 , 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区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贾们的娱乐要求,于是他们就以承包形式,邀请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这就是中路富商承办戏班的开始 , 但剧种仍为蒲剧 。其代表班有平遥县的万和班、小平遥班,及介休县的吉庆班等 。
到了咸丰初年,蒲梆开始冷落下来,致使中路地区出现了一个戏剧活动相对空缺的时期,这对酷爱着戏的中路群众,尤其是富商们来说倍感失望,于是少数人便开始邀请赋闲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艺人等,组织研讨班子,拟创立自己的剧种 。到了咸丰中后期,经过众多班子的努力研讨,终于在继承蒲梆音韵和锣鼓经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点,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雏形班社,并开始试点演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县三庆班,参加艺人,除了滞留的蒲梆艺人、秧歌及皮影艺人外,还有吹鼓手、店员、矿工、票友 。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会秩序好转 。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现,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财主们的青睐 。于是先后成立了上、下聚梨园班、四喜班、四兴班、四庆班等班社 , 在演出实践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 , 使唱腔及文武场面日趋完善;又学习外地剧种管理班社的经验,使戏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 。
戏班人员,除文武场保留中路籍艺人外 , 其他演员大都以高薪从蒲州聘来,所以民间有:“祁太镏子,蒲州丸子”的谚语 。戏班不属商业性质,盈亏全由班主自负 。只是每到一处 , 将木制的、标有某某县某某财主所承戏班名称的虎牌立在前台 , 以示夸耀,还要在后台粉壁墙上题笔留名 。这些舞台题笔内容广泛,成为今天研究山西晋剧发展史的金石之证 。
随着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财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兴趣 。他们也从蒲州请来艺人或招来儿童,成立科班 。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数州县初具规模 。艺人的精湛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至今晋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戏 , 秃红、吐丑、盖陕西 。人参娃娃、大嘴丑 , 后边跟的一杆旗……”等戏谚流传 。
艺术特色
【独具山西特色的山西晋剧】在发展过程中,山西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山西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腔儿”、“曲子” 。“乱弹”是山西晋剧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 。“腔儿”是指山西晋剧中的各种花腔,一般不单独使用 , 而是依附在各种板式的“乱弹”中 。“腔儿”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导板腔”等 。“曲子”是指所唱的昆曲和地方小曲 。山西晋剧的这种唱腔和表演不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比较圆润和工细的独特风格 。因而,既能表现慷慨激昂的历史故事 , 也能表现优美健康的民间生活 。这种粗犷与细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山西晋剧赢得众多观众喜爱最直接的因素 。

独具山西特色的山西晋剧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