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传统戏剧之一: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方言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闽南华侨聚居地 。高甲戏一改演幕表戏的习惯,开始进入新剧目与编演现代戏的新时期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泉州文化吧 。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 , 发祥地为福建泉州[1] , 最初源于明末清实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 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沽鞔交染幼〉哪涎笠淮?。
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 。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 。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 , 可以演员按剧情顺口溜 。唱做也较自由,没有一定的台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而以南曲为主 。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解放后改用琵琶为主) , 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三弦等 。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急急风〕等,但“三通”和“出将”时则与京戏不同 。丑旦戏或轻松场面加用双铃、响盏等 。解放后,1951年成立泉州大众剧社(1957年改为泉州市高甲戏剧团),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 ,《桃花搭渡》、《扫秦》荣获剧本奖和演出奖 。
【泉州传统戏剧之一:高甲戏】2006年5月20日 , 高甲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泉州传统戏剧之一:高甲戏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