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诊断_呼吸衰竭的鉴别


呼吸衰竭的诊断_呼吸衰竭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呼吸衰竭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病引的呼吸衰竭具有反复咳嗽、咳痰或喘息,急促死 , 肺实质疾患如肺炎 , 肺梗死,肺脓肿等引者则起病急 , 咳嗽,咳脓痰或血痰 。或伴发热,寒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 , 可有外伤史 , 头痛,恶心呕吐、总识障碍等 , 胸廓病者可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
1、二氧化碳分压(PaCO)高于6.7 kPa(5 0 mmHg),I型呼吸衰竭时,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
1)标准碳酸氢根(SB)系指在38℃,
PaCOz为5.3 kPa(40 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即呼吸因素完全正常)时,所测得血浆中HCO之数值,单纯反映代谢因素的改变 。正常值 24(1-27)mmol/L 。在呼吸性酸中毒时,SB保持不变 。
2)实际碳酸氢根(HC0-AB人是直接自血浆测得的数据,反映代谢方面的情况 , 但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减对HCO3有一定影响 。正常值24(21-27)mmol/L 。呼吸性酸中毒时HCOi将发生代偿性增多 。
3)缓冲碱门(BB)指血液中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 。正常值42(40-44)mmoL/L
4)剩余碱门(BE)在38℃、二氧化碳分压力5.3kpa(40的人血氧饱和度l.l条件下 , 将血液滴定至pH7.4所需要的酸或碱量,它是人体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征 。正常值为0(±3 mmol/L)代谢性酸中毒时,负值增大;代谢性碱中毒时正值增长 。
5)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含氧的百分数,正常值为97% 。作为缺氧指标,没有氧分压灵敏,氧分压明显低于 8 kPa(60)时 。血氧饱和度才有显著改变,易掩盖缺氧的临床症状 。
6)P50:是在 pH=7.40、PaCOz=5.3 kPa(40 rnlnHg)条件下,氧饱和度为 0.50时血氧分压的数值 。它表明氧解离曲线的位置,反映血流运输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 。正常值为3.5(3.2-3.7kPa[26(24~28)mmHg] 。氧解离曲线右移时民增加 , 曲线左移时,Po减低 。
7)PX:指在pH、PaCO恒定情况下,从每升血中取出2.3Inlnol氧的氧分压 。正常的动静脉的氧含量之差为2.3 rnlnndL,因此,Px值反映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反映组织供氧情况 。
正常值为4.5 kPaO4 t人 Px低于4.5 kPa表明组织缺氧 。
2、生化检验
可出现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 , 肌酐升高,血中电解离如钾、钠、氯、钙、镁等离子浓度改变等 。
3、胸部X线检查
对原发病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根据X线特征分以下几种:①白肺:两肺对称性弥漫病变使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等 。②肺小叶、肺段及肺叶散在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见于肺炎 。③肺内空洞及空腔,见于肺囊肿、肺脓肿 。④肺含气量增加,呈肺气肿征,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 , 小儿先天性大叶肺气肿 。⑤一侧胸部阴影,多见于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J 疵、肺发育不良等 。⑤气胸征,胸腔内积气 , 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 。
4、胸部CT
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显示胸片不能显示的肺内病变,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有帮助,动物实验证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在CT亦有特征改变 。肺间质纤维化在胸部CT表现为胸膜下曲线影像 , 壁厚度均匀、边缘清楚的蜂窝状阴影J结节影及小叶间隔增厚等 。肺炎在胸部CT上可表现为肺内弥漫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高密度灶,病灶与各级支气管分支连接,大片实变区中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像 。慢性支气管炎在CT表现为支气管分支扭曲变形 , 管腔狭窄及扩张 , 其周围可见条索状及不规则形状高密度实性病灶 。CT扫描可发现2mm以上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表现为无边圆形低密度区;全小叶型肺气肿互相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泡,其中无结构,周围血管可移位 。肺动脉高压在胸部CT影像上表现为肺段以上肺动脉扩张 , 肺中内带肺动脉扭曲变形 。
5、B型超声检查
对肺部病变扫描有一定限度,但对区别胸腔积液、囊性或实性肿物、心血管病变、横隔病变等有较高的准确性 。
二、分类:按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分为急生和慢性两个类型 。
1、急性呼吸衰竭
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或理化刺激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 使呼吸功能突然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的完全窒息或呼吸停止时患者主要死于缺氧 , 若呼吸并未停止,只是通气不足,则主要危险并不在缺氧 , 而在二氧化碳潴瘤及因此产生的严重酸中毒 。急性呼吸衰竭病程的长短,视原发病而定 , 若原发病能治愈,则应用现代的呼吸衰竭抢救技术能使大多数患者获救,关键在于防止抢救过程中的一系列并发症 , 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一周的急性呼吸衰竭,在没有其他系统并发症时,机体可发挥最大代偿作用,但不一定是完全代偿,逐渐向慢性过渡 , 但临床上二者并无明显的时间界限 。
2、慢性呼吸衰竭
主要是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上,在反复急性发作的过程中 , 呼吸功能障碍逐步加重,出现严重缺氧化碳潴瘤 。
此种分类方法受到病因,病程急缓 , 机体素质等影响,作为诊断标准或指导治疗有其不足之处,按病理生理特点分类有其优咪 , 可分为两个类型 。
I型呼吸衰竭(又称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改变特点是动脉分头分压下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常降低或正常 。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肺顺应性下降 , 换气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静动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引起民血氧下降的主要原因 。氧疗是其指征 。
三、预防:预防呼吸肌疲劳,有利于防止呼吸动作原动力的降低,阻止肺泡通气量的降低的发生 。预防呼吸肌疲劳的措施有:
1.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 排除顽痰,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
2.改善机体的状况 增强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
3.坚持每天作呼吸体操 , 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
4.使用体外膈肌起博器 呼吸肌疲劳时,可以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改善肺泡通气,锻炼膈肌 , 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 。
四、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3、 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 。
【呼吸衰竭的诊断_呼吸衰竭的鉴别】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衰竭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 , 更多有关呼吸衰竭方面的知识 , 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呼吸衰竭的诊断_呼吸衰竭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