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诊断_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鉴别


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诊断_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本病的一般表现是,患者先感肛门处坠胀痛或刺痛 , 可扪及一硬块,压痛,继之疼痛加重,痛性肿块增大,并可出现畏寒、发热 。在3~5天后局部可形成脓肿 。低位脓肿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高位脓肿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 。脓肿可自行向肛管直肠内破溃自发排出脓液,排脓后疼痛缓解 , 全身症状好转或消失 。形成肛瘘以后脓肿可反复发作 。
由于脓肿发生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也各有特点:
1.肛周皮下脓肿 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40%~45% , 位于肛门、肛管下部的皮下组织内,上方由筋膜与坐骨直肠间隙分隔 。多发生于肛门后侧方 。肛门区肿胀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检查时可见局部红肿,压痛及痛性硬块 , 化脓后有波动感,自行穿破者可见破口及脓液 。本病诊断较易,如疑有脓肿形成,作穿刺即可证实 。
2.坐骨直肠窝脓肿 占肛周脓肿的15%~25%,位于坐骨直肠窝内 。坐骨直肠间隙呈楔形,在肛提肌与坐骨之间,底向下是肛门和坐骨结节之间的皮肤,尖向上在闭孔内肌筋膜与肛提肌的膜连接处 。炎症初起时常觉肛门部不适或微痛 , 继之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畏寒等 , 同时局部疼痛加重 , 坐卧不安,排便时疼痛尤重 。有排尿困难,里急后重 。查体时可见肛门旁肿胀,皮肤紫红变硬,指诊可扪及坐骨直肠窝饱满隆起、触痛 。早期作坐骨直肠窝穿刺是发现脓肿的最简单有效办法 。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约占肛周脓肿的2.5%~9%,骨盆直肠间隙位于盆腔内,下为肛提?。衔枨桓鼓ぃ?后有直肠和侧韧带 。前方男为膀胱和前列腺,女为子宫和阔韧带 。脓肿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肛门局部表现不明显,指诊在肛提肌上方可摸到肿胀和触痛 。由于感染位置较深,早期诊断不易 , 故对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乃至感染性休克而找不到病灶者要考虑本病可能 , B超或CT检查可帮助诊断 。
4.马蹄形脓肿 马蹄形脓肿是在肛门、肛管后方及两侧蔓延的脓肿,多数在后方 , 由后中肛腺感染所致或一侧脓肿向对侧蔓延所致,可分为高位马蹄形脓肿和低位马蹄形脓肿 。临床表现除全身感染症状外,局部表现为肛管后方肿胀及触痛,后期破溃流脓 。
1.临床症状 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可有全身乏力、发热等感染表现 。
【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诊断_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鉴别】2.体征 肛旁皮肤有明显红斑,伴硬结和触痛,可以波动感,为肛周脓肿;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上部的前侧壁外有压痛、隆起为骨盆直肠脓肿;直肠指诊在直肠后壁有压痛、隆起和波动感,为直肠后壁脓肿 。高位肌间脓肿,肛周外观无特殊,直肠指诊在肛管上端或下端扪及表面光滑、卵圆形、边缘整齐、质硬、压痛的肿块 , 或有波动者为高位肌间脓肿 。
3.肛门镜检 有时可看到开口,若在周围加压 , 还可见到脓液自开口流出 。
肛门疼痛:是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 。不同性质的疼痛,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特点 。
肛乳头肥大:由于肛窦的两旁肛乳头,所肛窦发炎后首先波及肛乳头,引起肛乳头发炎,肿胀肥大.
直肠肛门内胀痛不适:肛门直肠痛疼是肛肠疾病发生的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解剖和生理学的关系 , 肛肠疾病的痛疼多发生于下腹部、会阴部,肛缘及直肠下段 。
肛旁脓肿 :又称肛管周围脓肿肠内细菌引起肛隐窝(肛管直肠交界处的凹陷窝组织)发炎感染沿淋巴侵犯直肠肛管周围组织形成脓肿 。
1.积极防治便秘与腹泻 便秘时积存在直肠内的粪块易堵塞肛隐窝致急性肛隐窝炎,最终将形成肛周脓肿 。此外,大便干燥硬结,在排便时易擦伤肛隐窝引起肛周感染 。腹泻日久,也可刺激肛隐窝发炎,稀便也易进入肛隐窝,诱发肛周感染 。因此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防止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形成 。
3.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肠结核等 。
4.坚持每次排便后坐浴 , 洗净肛门,保持肛门部清洁,对预防肛周感染有重要意义 。
5.如感肛门不适或灼热感,应立即行肛门坐浴并及时就医诊治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诊断,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诊断_肛门区红肿及痛性硬块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