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颅内高压症的治疗


4 颅内高压症的治疗

文章插图
2.4 高张盐水 在国内尚未普及应用 , 3%~23.4%的高张盐水也能产生渗透效应,将脑实质间隙的水分通过血脑屏障带入血管腔内,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对伴有低血容量和低血压的颅内高压症患者更为有益 。副作用可引起出血、低钾血症和高氯性酸中毒 。2.5 碳酸酐酶抑制剂 对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可考虑给予乙酰唑胺口服治疗,但长期应用时应合用碳酸氢钠片 。
3.降温和止痉 对发热的患者应给予退热药物或冰毯降温,因感染引起发热者应根据致病原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
【4 颅内高压症的治疗】低温疗法可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因此有效的降温和止痉(如人工冬眠)也很重要 。随着监控技术的发展,低温对心脏的副作用也在减少 。全身低温比头局部低温能更有效地降低脑部温度,低温疗法已成为治疗重症颅内高压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方法为头颅局部物理降温联合人工冬眠疗法,可使脑血流量下降、脑体积缩小,不仅可降低高颅压 , 还可降低脑代谢率 , 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冬眠药物在静脉注射时容易诱发低血压,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用升压药物 。
4.巴比妥类药物麻醉 仅用于难治性颅内高压症的患者,可能的作用机制与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降低有关 。本类药物除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容量外,尚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 。临床可选用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戊巴比妥负荷剂量为3~10mg/kg,维持量1~4mg/kg/h , 用药期间宜对颅内压进行监护 , 情况好转时即应逐渐减药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副作用包括低血压、低血钾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感染、肝功和肾功异常 。
5.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地塞米松亦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前者对血管源性脑水肿疗效较好,但不应作为颅内高压症治疗的常规用药 。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主要是通过减少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稳定溶酶体膜、抗氧自由基及钙通道阻滞等作用来实现 。静脉注射后12~24h发生作用,持续3d或更久 。近年来主张开始应用冲击剂量,0.5~1mg/kg/次,每6h一次静脉注射,2~4次病情好转后,可迅速减至0.1~0.5mg/kg/次 。应注意 , 激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较高渗脱水剂慢而弱,当原发感染的病原不明或不易控制时要慎用激素 。但亦有人认为激素治疗脑卒中(特别对细胞毒性脑水肿)无确切疗效 。2005年完成的CRASH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 入组的TBI患者上万例 , 脑脑外伤后48h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能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22.3%~25.7%),提出对TBI患者不推荐常规投给激素类药物治疗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激素控制脑水肿也没有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 。

4 颅内高压症的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