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诊断_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导读: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表现为行走缓慢、两腿叉开、左右摇摆、蹒跚如醉,跟膝胫试验阳性,两下肢深部感觉及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两侧babinski征阳性 。常造成严重的脊柱侧凸或后凸及弓形足 。晚期有程度不同的瘫痪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
(一)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 。临床表现:青年期发病 , 缓慢发展,最早症状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似步态 。闭目难立征阳性 。肌张力低,膝踝反射消失 。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拙 , 意向性震颤 , 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 。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①肢体共济失调以下肢为主,行走和站立明显 。②多数患者有眼球震颤 , 水平眼球震颤多见,但垂直性、旋转性均可见到,通常向外侧凝视时最明显 。③肢体肌张力减低,下肢明显 , 当锥体束受损出现病理反射 。④感觉障碍不明显,震颤觉可受影响 。⑤少数患者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辅助检查:①X线平片多有足和脊柱的畸形 。②可有心电图的改变如T波倒置,传导阻滞或QRS波异常 。
(二)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病 , 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 。临床表现:首先出现缓慢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并痉挛步态 。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 构音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 。下肢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高 , 股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 。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 。眼球震颤可能很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
辅助检查:①CT及MRI扫描:小脑和脑干萎缩 。②气脑造影:见蛛网膜下腔及小脑幕下气体增多,提示小脑及脑干萎缩 。
(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 ,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 。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孩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 。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柬征 。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 。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 。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
(四)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本病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等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患儿步态摇晃明显,两腿分得很宽 。继而上肢出现意向性震颤 。与少年脊髓型遗传共济失调不同处为无感觉障碍 , 闭目难立征阴性 。多数患儿伴有手足徐动症,随年龄增大,锥体外系多动症可变的更为明显 。眼球主动的向两侧同向运动慢而断续,常伴有眨眼和头的摆动 , 运动终止时出现眼球震颤,有小脑构音障碍 。至青春期后,多数患者出现脊髓受损症状,深感觉消失,病理征阳性 。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生于球结膜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累及全部结膜、眼睑、鼻梁和两颊产耳、颈项、肘窝和腋窝等 。皮肤和毛发的早发性改变明显 。婴儿期的皮下脂肪很早消失 , 面部皮肤常萎缩而紧贴面骨 。可伴有慢性脂溢性皮炎、点状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为本病突出症状之一 。鼻炎后鼻窦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较长时间可引起肺部广泛纤维化 , 发生杵状指和肺功能不全等 。病儿几乎均有性功能发育障碍 , 通常不出现第二性征 。大约有3/4的患者呈侏儒症 。X线片常可发现全部副鼻窦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表现 , 有时可见到恶性淋巴瘤引起纵隔阴影增宽 。心电图多数正常 ,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E的选择性缺乏,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 。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 反应肝脏发育不良 。染色体检查异常 。
(五)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本病分为遗传性与散发病例两类,临床有多种类型,Meniel型是遗传性中最常见也是最典型者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以前者较多 。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调 。开始为小脑性行走困难,以后影响上肢并出现构音障碍 。有时可出现头和躯干的静止性震颤 。通常无眼球震颤 , 肌力和反射正常,有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 。有不自主运动如舞蹈动作、手足徐动、震颤麻痹综合征 。部分患者出现核上性或核性眼肌麻痹 ,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 , 眼球震颤较少见,有病理反射,深感觉障碍,尿失禁 。少数出现痴呆 。气脑造影和CT或MRI扫描可见小脑和脑干萎缩 。脑干诱发电位也有助于诊断 。
(六)小脑橄榄萎缩:本病又称原发性小脑实质变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少数患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初期步态不稳 , 走路蹒跚,两足分开 。以后影响手的精细动作,字迹变坏,讲话口吃 , 或有吟诗状语言 。肌张力低 , 意向性震颤,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 。部分病例后期出现眼球震颤 。膀胱括约肌障碍也较常见,少数患者智能减退 , 视力正常,无感觉障碍 。气脑造影、CT或MRI可见到蚓状沟加宽而第四脑室正常 。
(七)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也称“齿状核红核萎缩” 。临床表现肌阵挛、小脑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大发作 。开始可为一个肢体的定向性震颤,构音障碍 , 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能 。肢体共济失调较躯干共济失调明显 。上肢较下肢重,严重者两手向前伸直时呈扑翼样震颤 。
(八)遗传性共济失调一白内障一侏儒一智力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 。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出生后或婴儿期出现症状者称幼儿型,成年人发病者称成人型、本病有三种特征性症状是白内障、小脑共济失调、智能发育不全 。白内障均为双侧性 。小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构音障碍,躯干及肢体共济失调 , 眼球震颤,肌张力低 。年龄大些患儿常有锥体束征阳性 。性功能发育迟缓、足外翻、脊柱后侧凸 , 指(趾)畸形等 。
共济失调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可用针刺治疗,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 。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诊断,感觉性共济失调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感觉性共济失调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诊断_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怎样预防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Ⅰ型综合征的护理
- 怎样预防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小儿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的护理
- 孩子二便失调的治疗方案
- 怎样预防小儿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小儿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的护理
-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检查,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如何诊断鉴别
- 大脑性共济失调的诊断_大脑性共济失调的鉴别
- 怎样预防小儿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儿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护理
-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检查,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如何诊断鉴别
- 怎样预防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护理
- 气机失调的诊断_气机失调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