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_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鉴别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_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诊断一般不困难,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方法:
1、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2、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 , 并观察得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 。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
3、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纤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诊断 。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耽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 。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效果 。
4、阻抗容积描记法(,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 , 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 。静脉阻塞时,随呼吸和袖地充、放气而引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 。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雪山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明显降低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_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鉴别】5、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诊断 。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
1、静脉回流障碍:体循环静脉管输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过程 。体循环静脉系统的血容量很大 , 占血液总量的一半以上 。静脉易扩张,又能收缩 , 因此起着血液贮存库存的作用 。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机能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 。静脉回流的基本力量是小静脉(又称外周静脉)与腔静脉或右心房(又称中心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小静脉压力的升高或腔静脉压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静脉回流 。由于静脉管壁薄 , 静脉压低,所以静脉回流还受到外力如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重力作用等等的影响 。当上述因素阻碍静脉回流时 , 机体会出现种种表现 。
2、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流滞缓:血栓性静脉炎是以急性非化脓性静脉炎继发腔内血栓形成为特点的静脉血管疾患,受累浅表静脉区的皮肤红肿,自发牵扯性疼痛,可摸到有触痛的条状物或结节,静脉血流滞缓 。
着眼于发生肺栓塞的严重威胁,对所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均应提前进行预防 。股骨头骨折、较大的骨科或盆腔手术 , 中老年人如有血粘度增高等危险因素,在接受超过1小时的手术前大多采用小剂量肝素预防 。术前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5000U , 以后每8-12小时一次,直至患者起床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用肝素治疗也同时对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利 。华法林和其他同类药物也可选用 。对有出血倾向者可用右旋糖酐40 。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无预防作用,对于明显有抗凝禁忌者 , 应采用保守预防方法,包括早期起床活动,穿弹力长袜 。定时充气压迫腓肠也较好的效果,但患者多难以接受 。
深静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是由于其严重的致死并发症-肺栓塞 , 以及遗留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 , 更多有关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_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