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_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

【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_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

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_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 , 预后较好 。


1.血清生化检查 肌酸磷酸激酶(CK)明显升高,达1.5万~2万U/L , 甚至更高 。血清CK升高可出现于出生时,疾病后期略有降低 。

2.肌肉活体组织检查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有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坏死肌纤维 。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肌内膜结缔组织增加以及肌纤维的丧失,脂肪组织的替代 。

3.基因诊断 DMD基因定位于Xp21.1-21.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dystrophin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各大医院应用核素DNA印迹法杂交、缺失热点外显子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进行基因诊断,缺失检出率为56.7%~63.0%,应用DMD基因缺失热点9对引物PCR分析 , 缺失型大宗病例的检出率为47.5%~49.6% 。国内已应用定量PCR测定、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检出DMD基因携带者 。对于点突变型DMD的诊断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
4.肌电图:为肌源性改变,病变肌肉呈低电位 , 波形持续时间缩短,而多相波增高 。其他尚应做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
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 , 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 , 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 , 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 。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
由于本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p21.1,致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缺乏,目前尚未找到一种可逆转本病病程的特效疗法 。故应强调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本病在人群中的遗传负荷,减少本病的发生 。
1.检出携带者 极早发现携带者,指导其婚姻和生育,可减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和携带者的出生 。检出携带者的方法有多种 , 如家系调查、血清酶活性测定、肌电图检查和肌活检等 。其中以测定血清CPK及CPK-MB活性最为简便、实用 。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则可提高检出携带者的阳性率 。
2.产前诊断 有性连锁隐性遗传史或携带者或已生一患儿的女性,在妊娠时,如为男婴,受累者约占半数,此时可抽取胎盘血清做CPK测定,如升高明显,或PCR检测病理基因阳性 , 应做人工流产 。阴性或为女婴 , 则可让其出生 。
3.新生儿筛选 目的是及早发现患儿及携带者 。以生后6~10周后测定CPK活性为首选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_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