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煮饮方法

1、煮茶法: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 , 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
2、煎茶法: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 , 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 。腾波鼓浪 , 为三沸 。)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
3、点茶法: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 , 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 。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
【茶的煮饮方法】4、撮泡法: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 。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

茶的煮饮方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