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风热燥火的诊断_外感风热燥火的鉴别


外感风热燥火的诊断_外感风热燥火的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外感风热燥火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1.体温升高,口腔温度在37.3度以上,或腋下温度在37度以上 , 直肠温度在37.6℃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 , 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
2.起病急,一般在3日之内 。病程较短,约2周左右 。
3.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 。
4.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或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等 。
5.具有西医学感染性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加 , 尿中有脓细胞,大便中有脓细胞、吞噬细胞,血、尿、骨髓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 , B超检查胆囊体积缩小,收缩及排泄功能差等炎性改变等 。
1.内伤发热: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均以发热为主症,故须加以鉴别 。可从病因、病程、热势及伴发症等方面进行鉴别 。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体温较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 , 发病急,病程短 , 热势重,常见其他外感热病之兼症 , 如恶寒、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 , 多为实热证 。内伤发热,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热势高低不一 , 常见低热而有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 , 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如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 , 倦怠纳差 , 舌质淡,脉数无力 , 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
【外感风热燥火的诊断_外感风热燥火的鉴别】2.寒热真假在疾病过程中,当热极或寒极之际 , 可出现与其本病寒热不符的假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 。故对疾病过程中的寒与热应鉴别其真假,因其有假寒象而不识其外感发热的本质,因其有假热象而不识其非外感发热病,由此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
真热假寒证:有一个发热的过程,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 , 热势甚高,很快进入手足厥冷的假象,但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之烙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 , 或黑而干燥 。尤以发热经过、胸腹灼热及舌苔为鉴别的重点 。
真寒假热证:一般(也有例外)出现于慢性病或重病的过程中,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饮;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乏力,或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 。尤以舌苔、脉象为鉴别的重点 。
1.清热解毒选用具有解毒作用的清热药物来治疗外感发热,此法为治疗外感发热的主法,可应用于外感发热的各个阶段,是顿挫热毒 , 防止传变的关键,也是退热保阴的重要措施 。此法常与清脏腑、除湿、凉血等法配合应用 。·
2.清热利湿选用苦寒清热药与清利小便等药配伍,达到湿去热清的目的,常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胆、肠道、膀胱等处的外感发热病 。
3.通腑泻下采用泻下与清热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法通过泻下以去积、利气、排毒 , 釜底抽薪,顿挫热势,从而达到泻热存阴之目的 。尤其适用于热积胃肠、阳明腑实证 。
4.清泻脏腑利用药物的归经,选用对相应脏腑有清热作用的方药,以达到清肺、清胃、清肝、清胆等目的 。
5.养阴益气因本法不能直接祛外邪除实热,因此常与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等其他清热法配合应用于外感发热 , 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热病中有阴伤气耗者,外感热病后期应用最多,在热势炽盛时亦有配伍应用者,如白虎加人参汤、增液承气汤即是其例 。
随疫毒进入营血分所形成的不同证候,外感发热还有清热凉血、清热止血、清热活血、清营开窍、清热熄风等治法 。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外感风热燥火的诊断,外感风热燥火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外感风热燥火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外感风热燥火的诊断_外感风热燥火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