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外伤性低位截瘫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诊断:(一)脊髓休克:为脊髓受伤以后所表现的在损伤节段以下继发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功能丧失的临床现象 。轻伤病例这一表现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恢复,不留后遗症 。若损伤程度较重,这一表现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常需3~6周后才逐渐出现损伤节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动 。
(二)感觉障碍:在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 。需待脊髓休克恢复后,感觉才能逐渐出现 。有时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门及会阴部可有部分感觉保留,表示脊髓损伤是不完全性的 。
(三)运动功能: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充进 。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 。
(四)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后瘫痪肢体的反射逐渐变得亢进 , 肌张力由弛缓转为痉孪 。
(五)膀胱功能:在不同时期的脊髓损伤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性膀胱 。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休克逐渐恢复时,表现为反射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 。当脊髓恢复到出现反射时,刺激下肢皮肤即可产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 。晚期则表现为孪缩性膀脱 。
(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高热、无汗、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等 。
鉴别诊断:本病的诊断,依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即可确诊 。外伤性截瘫应与脊椎结核和肿瘤引起的截瘫相鉴别,通过X线片等检查即可鉴别 。
预防:(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
(二)取穴与部位:肾俞、脾俞、胃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 。
(三)主要手法: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搓法等 。
(四)操作方法:以胸腰段脊髓损伤为例 。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侧 , 用手掌或拇指自上而下推揉胸腰段损伤部位两侧夹脊穴及膀胱经路线,反复操作4~5遍 。
2.接着用拇指点揉督脉路线和两侧相应的夹脊穴和膀胱经俞穴,通过刺激脊神经后支,达到刺激损伤段脊髓神经的作用 。再用一手掌搓揉患者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
3.医者用掌指关节处自臀部开始按揉下肢瘫痪肌群 , 反复5~6遍,以促进血液循环 , 使萎缩的肌纤维增粗,恢复肌力 。再用拇指点揉环跳、委中、承扶、承山等穴 。
4.患者仰卧位,医者拿揉患者股四头肌,然后用拇指揉拨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尔后缓缓屈伸、旋转活动瘫痪的肢体 。再压放气冲穴结束 。
若患者大小便失常 , 应在其腹部加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摩数分钟 , 尔后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 。
【外伤性低位截瘫的诊断_外伤性低位截瘫的鉴别】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外伤性低位截瘫的诊断,外伤性低位截瘫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外伤性低位截瘫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外伤性低位截瘫的诊断_外伤性低位截瘫的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外伤性乳糜胸的症状,外伤性乳糜胸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症状,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症状,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症状,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脑膜炎的症状,外伤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症状,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脑脓肿的症状,外伤性脑脓肿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症状,外伤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 外伤性遗忘症的诊断_外伤性遗忘症的鉴别
- 屈性截瘫的诊断_屈性截瘫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