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症状,小儿预激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症状,小儿预激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预激综合征症状,尤其是小儿预激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小儿预激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预激综合征会怎样?以及小儿预激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预激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小儿预激综合征常见症状:
食欲较差、室颤、心动过速、面色苍白
一、症状:
小儿预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变异较大 。病情轻者可以不体现出任何症状,病情严重者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 。症状主要由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所致,心率可达200~300次/min 。大部分心动过速虽然会引起症状,但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只有少数患者会形成室颤并有猝死危险 。
1、心动过速: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最容易发生在婴儿期,1岁之内的患者有60%~90%的人的病症自然消失 。但是,婴儿期自然消失的心动过速,约有33%在以后会复发,尤其在4~6岁年龄段将再发作 。多数婴幼儿心动过速发作因无明显症状而被漏诊 。在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患儿中,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差、食欲差等症状 。
2、心功能不全:持续异常的心动过速可导致心功能不全 , 最多见于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PJRT),这种危险源于心室率过高与持续的心动过速,临床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由于早期,特别是在儿童 , 心动过速不易被发现和诊断,常被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当心动过速经适当的治疗而被控制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多好转直至恢复正常 。
二、诊断:
心动过速心肌病的诊断依据:
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前左心室功能正常;
②在频繁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后左心室功能进行性损害,并可排除其他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③室性心动过速治愈或控制后左室功能改善 。
猝死:在预激综合征儿童 , 房颤经由旁路快速传导引起室颤而有猝死的危险 。
以上是对于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症,小儿预激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小儿预激综合征常见并发症:
心房颤动、猝死
一、并发症:
小儿预激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也是本病需要进行治疗的原因 。
预激综合征本身对健康没有妨碍,如果不发生心律失常则不需要治疗 。但有预激综合征的人终生不并发心律失常者绝无仅有,绝大多数在青年或中年开始出现心律失常 , 少数病人在儿童期甚至婴儿期即发生心律失常,极少数病人老年发病 。心律失常一旦发生,一般的规律是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 , 每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开始容易被治疗措施所终止,以后则效果逐渐变差、乃至无效 。
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当 , 可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室颤、甚至猝死 。
并发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如下几种: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期前收缩等,其中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发生率为60%~70% 。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旁路具有短不应期和传导上全或无的特点,不出现递减传导或传导延缓 。房室旁路可前传及逆传 , 小儿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平均值分别为231ms及310ms,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有完全不同的生理特性 。房室交界区前传不应期较房室旁路短,传导时间较旁路慢 , 从而形成了折返环路,此环路包括心房肌、房室传导系统、心室肌及房室旁路 。适时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以房性为多) , 正值其中一条径路未脱离不应期而不能下传时,激动只能从另一条径路下传到心室,当心室激动波抵达前一径路远端时,该径路已脱离不应期而能应激,激动遂能通过并逆传到心房,形成房室间折返激动(reentry),如循环不已,即为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circusmovementtachycardia,CMT) 。激动在折返环路运行的时间长于环路中任何部分的有效不应期,有可激动的间隙,故环形运动可持续进行 。预激综合征并发的CMT分为顺传型和逆传型,因房室旁路的传导慢,不应期长 , 激动大多通过正常通道下传即顺传型 , 而逆传型少见 。房室旁路具有逆传功能 , 不能前传,称为隐匿性房室旁路 。在窦性心律时,P-R间期正常 , QRS波时限正常,无预激波 , 这类病人仍然可以发生顺向型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据报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中,大约30%为隐匿型房室旁路引起 。发生顺传型CMT的心电图特征与显性房室旁路一致 。但隐性房室旁路并发心房颤动时 , 由于旁路无前传功能,故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不致过快 。预激综合征有两条旁路,环形运动在两条房室旁路中环行,也可出现类同逆传型CMT的心电图表现 , 但甚为少见 。
【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症状,小儿预激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2、心房颤动和扑动:儿童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及扑动较成人少见(2%~5%),且心房颤动明显多见于心房扑动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有:
①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触发心房颤动;
②旁路本身的作用,旁路心室端成树根状 , 旁路插入心室端的心肌传导阻力小,逆传速度比前传速度快,多条旁路同时参与传导时,激动可逆传心房,如心房肌处于易颤期,则可诱发心房颤动 。除旁路以后 , 心房颤动可消失;
③心房肌电生理异常、心房扩大和压力升高等是心房颤动不易终止的重要因素 。心电图特征:
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
②心室率快速不匀齐,一般比单纯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快,可达180次/min以上;
③QRS波群宽大畸形 ,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图形 , QRS起始部有预激波;
④QRS波群易变性大,心室率快速时 , QRS波群宽大畸形的程度加重 。心室率减慢以后,预激波减?。琎RS畸形的程度较轻;
⑤心房颤动终止后,窦性心律呈预激综合征图形;
⑥心房颤动多由期前收缩诱发;
⑦P-R周期<;220ms者 , 易发生心室颤动 。
3、心室颤动:预激综合征不仅易并发心房颤动,而且在心房颤动的基础上又可诱发心室颤动 , 但少见 。其机制:
①旁路不应期缩短,多条旁路参与传导 。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经旁路下传进入心室肌易颤期,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②预激综合征诱发心房颤动以后,快速的心室率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 心肌缺血缺氧,使室颤阈值下降,快速的心房激动经旁路下传心室 , 诱发心室颤动 。
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心律呈预激综合征图形,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触发心室颤动;
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室率快速时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预激综合征症状 , 小儿预激综合征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预激综合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症状,小儿预激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