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检查,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诊断鉴别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检查,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诊断鉴别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诊断鉴别,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 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血吸虫尾蚴膜反应、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
一、检查
免疫学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 。以皮内试验 , 尾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特异性较高而应用较多 。一般此类方法不作确诊依据 。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检查,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诊断鉴别】(1)皮内试验:前臂皮内注射肝卵抗原成虫抗原0.03ml 。作直径约0.5cm的丘疹,15分钟后风团直径达0.8cm或以上为阳性 。少数病人在潜伏期及发病初期即可出现阳性 , 多数病人在感染后8周出现阳性,阳性率一般在95%以上,偶有假阳性反应 。皮肤试验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不能作为疗效考核标准 。
(2)尾蚴膜试验:取病人血清1~2滴于玻片上,加入活的或冻干的血吸虫尾蚴5~10条,加生理盐水2~3滴 , 混合后,置37℃温箱,3~4小时后镜检,可见尾蚴周围有膜状物形成 。阳性率达95%,感染后7~12天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少有假阳性反应,有早期诊断价值 。因与肺吸虫及中华支睾吸虫有交叉反应,又因尾蚴供应困难,故不易推广 。
(3)环卵沉淀试验:取活卵悬液一滴于无菌玻片上,加病人血清等量 , 加盖玻片石腊密封,置37℃温孵24~48小时,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卵周围出现球状、指状、丝状、菊花状等形态的沉淀物 。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沉淀物大于10um的虫卵数所占的百分数,环沉率5%以上者为阳性 。感染后7~12天出现反应,阳性率达95%以上 ,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4)间接血凝试验:采用血吸虫卵抗原致敏红细胞测定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明显凝集者为阳性 , 特异性与敏感性高,阳性率在90%以上,观察结果快,用血量少及操作简便,本试验与肺吸虫有交叉反应 。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成虫或虫卵抗原与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测定病人血清或尿中的血吸虫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率在95%以上 , 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现场使用 。
(6)酶联免疫电泳试验: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虫卵抗原后,作对流免疫电泳 ,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1/2~1小时出报告,阳性率80%以上 。
(7)循环抗原测定:循环抗原是存在于病人血与尿中的特异性抗原物质,循环抗原阳性 , 说明宿主体内存在有活的血吸虫感染,具有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
以上是对于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易混淆疾病 。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鉴别?:
一、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 。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 。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 , 后尾蚴逸出螺体 。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 。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血吸虫尾蚴性皮炎”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检查,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如何诊断鉴别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