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 。大雪时节 , 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 。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 。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 。
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意义不同 。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 。如在二十四节气圭表测影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 , 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大雪节气下雪量并不是最大 。其原因与“小雪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 。即公历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初春天气 , 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 , 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 , 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无必然联系 。
大雪节气的风俗1、藏冰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在古代 , 没有冰箱,没有电扇,人们为了能够在炎炎夏日里享用到冰块,每逢大雪期间,无论是官家还是民间 , 都会大量储藏冰块 。这种藏冰的风俗,历史非常悠久 , 我国的冰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颇具规模 。当时的冰库,都是建在地表下层,用砖头石块、陶片之类的东西砌封,或者用火将墙壁烧硬,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 。
1976年,在陕西秦国雍城原址发现的冰库,可以容纳190立方米的冰块,当时的冰库规模可见一斑 。
而在民间,中国的老百姓则用深井贮藏冰块,深度一般在八丈以下 , 将冰块倒入井内,然后封好井口 。到了夏季用冰时,冰块就跟新的一样 。
2、腌肉
俗话说“未曾过年 , 先肥屋檐” 。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人们就开始腌肉了,很多房屋的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菜,形成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要腌肉呢?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种头长尖角的凶猛怪兽 , 叫作年 。“年”常年深居海底,但每逢除夕夜里,就会爬上岸来伤人 。人们为了躲避年的伤害 , 一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了 。因为,过年之前,就要储备很多食物,因为腌制的食品保质期比较长,所以人们就开始腌肉了 。
3、吃饴糖
在我国北方地区,在大雪的时候,民间还有吃饴糖的习俗 。饴糖 , 民间也叫糖稀,小孩儿们都是很喜欢吃的、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门口、公园旁边就会出现卖饴糖的小摊贩,吸引很多小孩、妇女、老人来买 。
4、打雪仗、赏雪景
在大雪期间,如果遇到天降大雪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 , 尤其是小孩 , 也不怕冷,小手冻得通红,还是乐此不疲 。
5、夜宵
到了大雪的时候,白天时间越来越短,晚上时间越来越长 。于是,人们就利用晚上闲暇的时间,成立了各种手工作坊,比如刺绣业、纺织业、缝纫业、纸扎业等等 。因为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饭,各种小吃摊、小吃店纷纷开设夜市,叫作“夜做饭”,也称夜宵 。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