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文章插图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1、休克怎么进行急救
休克的急救方法有一下几个方面:
1.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休克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把颈部垫高、下颌托起,使头部后仰 。同时,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
1.2、采取合适的体位
休克病人首先应取平卧位 。如病人呼吸困难,可先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利于呼吸;两下肢略抬高,利于静脉血回流 。
1.3、注意病人的体温
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怕冷,应注意保暖,给病人盖好被子 。但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高热,应予以降温,可在颈、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等 。
1.4、进行必要的初步治疗

2、休克如何进行护理
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休克时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使用抗休克裤 。
2.2、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暖工作 。
2.3、休克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
2.4、患者的饮食护理 。学会正确护理休克病人,对于休克患者的饮食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

3、休克会产生哪些危害
3.1、肺
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可使得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细胞受到损伤 。而且在治疗休克时还可引起肺部小血管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部分血管闭塞、不通畅,结果就是流入肺部的血液不能很好的从肺得到氧气,各器官也就供氧不足 。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3.2、肾
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肾脏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
3.3、脑
脑部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又可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升高,从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这时的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昏迷 。
3.4、心
休克时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心肌缺血,最后引起心脏肌细胞损伤 。
3.5、胃肠道:休克可引起胃肠道溃疡、肠源性感染 。
3.6、肝:休克可引起肝缺血、缺氧性损伤,肝脏功能障碍 。
什么是休克
休克(shock)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 。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

休克的原因有哪些
1、失血性休克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 。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
2、创伤性休克
严重创伤特别是在伴有一定量出血时常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
3、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大量血浆丧失者常导致烧伤性休克(burn shock) 。
4、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细菌的内毒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亦称内毒素性休克(endotoxin shock)或中毒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性休克(septic shock) 。
5、心源性休克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
6、过敏性休克
给某些有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
7、神经源性休克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等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

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