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能治病_音乐能治病的原因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_音乐能治病的原因

文章插图
导读:音乐治疗,从其原理上来看 , 它基本上属于心理治疗范畴的 。音乐为什么能够治病呢?这是由于它通过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对人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治病了 。
在国外某一个医院里,一位内科医生给一名原有胃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开了这样一张处方:德国古典乐曲唱片一张,每日三次,饭后放听 。患者遵照医嘱 , 很快就把病治愈了 。这一奇闻趣事,其道理何在呢?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_音乐能治病的原因】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 , 有直接影响 。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用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 。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乐疗法 。恤乐疗法兼有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作用 。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呢?
科学家们用先进的实验方法测出,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振动,这种微小的振动简称“微振” 。实际上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做这样的徽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这种微振更为突出 。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所有细胞都在按一定节奏作微振运动,合成一个非常协调的全身细胞大合唱 。当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时 , 如这样音乐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节拍合拍时,两者便发生了共振,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 。音乐则是带来这种快感的媒介 。当人体机能失调后,体内微振也就处于不正常状态 。这时我们科学地选择某一种音乐,有意识地借助音乐的力量,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治愈疾病 。
如何正确运用音乐疗法呢?
这要以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要使一个处于兴奋状态下的人安静下来,不能让其听缓和、平静的音乐 。因为兴奋的人让其听缓和平静的音乐,这种做法带有强制性,相反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厌恶感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兴奋时给以活跃、激奋的音乐,用这种方法来人为地增强他兴奋的微振 。经过一定时间,兴奋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抑制现象,他就会感到疲劳 。这时他自然而然地想听镇静性音乐,如再适时地给予镇静性音乐,便能达到使兴奋平静下来的目的 。
下面举一些不同心情时所选用的不同名曲的例子 。忧郁时可选用莫扎特的《b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或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急躁和渴望时可选用海顿的《皇家焰火音乐》,或罗西尼的《威廉·退尔》,或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催眠可选用莫扎特的《催眠曲》 , 或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 或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希望、明朗、轻快时可选用巴赫的《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或期特劳斯的《蓝色的多淄河》圆舞曲 , 或比才的《卡门》组曲等等 。
音乐疗法不是一般的音乐欣赏,而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 。施行这种疗法必须根据病情来选择和编排乐曲 。这种新型疗法,在国外一些先进医院中已被采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国内尚未正式开展,我们相信,它作为一种简单、易行 , 对某些病有一定疗效的新方法,今后它是很有发展天地的 。
音乐能治病的原因
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 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失去平衡的心态重新获得平衡 。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不同的音乐能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无论是喜、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它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一般人的听觉十分敏锐,因此 , 音乐具有最为自接、最为强烈的情感引发作用 。人们通过接触音乐,即能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说,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一种比其它艺术更强、更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人(影响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 。音乐治行就是运用音乐这一“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殊性,让患者通过接触音乐活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变化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 , 人的情绪活动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 , 而且与内分泌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下部和边缘系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 边缘系统是调整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最高中枢 。因此,能引起人们积极情绪的治疗音乐 , 就能改善和加强人的人脑皮质、边缘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等功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 。以上 , 就是音乐对人的情绪、情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同样,音乐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这是因为音乐治疗本身就是包括欣赏、演奏、演唱等多种形式的一项有结构的活动:
1、奏、力度、速度、音色……,患者参加音乐治疗活动 , 就需要学习,需要自始至终注息乐曲的全貌 。因此 , 患者必须精神集中,才能通过参加音乐活动来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 , 正是那些精神病、神经病和弱智者所缺乏的 。
2、在参加练习的同时,患者还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乐曲在时间上有规律的持续活动,以逐步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 。
3、通过参加音乐治疗活动,能使患者将注意力放在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他残缺的地方,久而久之,就能给患者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从而建立自信心 , 并逐步恢复认识及接受自我 。
4、智力或身体有残缺的人 , 一般都缺乏适当的社交活动 。这是由于自身的残缺而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或是缺乏社交的技能以致不愿或不能与人交往 。音乐活动(例如参加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等),能将人们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这样,患者就能借助音乐与别人有初步的、非语言的沟通,进而达到语言的沟通,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 。
音乐对人的物理作用 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科学家们曾研究 过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 , 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对人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 , 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以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由于人体的神经和感官都有一定的振动频率与生理节奏 。而音响也有它自己的振动频率与节奏,假如外部音响的振动频率、节奏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生理节奏相一致时 , 当音响传入人体之后(音响能透入人体被吸收),就会引起一种共鸣(或称共振)反应,从而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 , 使人体原有的能量动员起来,由静态变为动态、所以说,音乐中旋律的刚劲与柔美、节奏与节拍的长短与轻重、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区的高与低等方面的不同,分别表现为镇静作用、兴奋作用、镇病作用、降压作用、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的治疗效果 。
镇静作用
平稳柔美的音乐 , 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可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地和催眠的作用、例如在术前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可以消除紧张感,减轻恐惧不安的情绪 。据日本的报导 , 术中戴耳机听音乐也具有镇静的效果 。又如神经衰弱和失眠的患者 , 听平稳、柔美的音乐 , 可以消除烦燥和不安情绪,安静入睡 。在哮喘病房里播放具有镇静性的音乐,以配合药物治疗 , 效果比单纯服用药物更好 。
镇痛作用
活跃、欢快雄壮、激情的音乐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效果、这是由于恐惧、焦虑等情绪会使病阈降低,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病阈升高的缘故 。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就曾用音乐来代替麻醉剂,成功地为200多个患者拔掉病牙;德国赫莱尔德体育医院用音乐代替麻醉剂进行了万余例手术;又据美国阿德费大学一则报导,术后病人听轻音乐 , 其疼痛的比分都明显降低 。
降压作用
由于音乐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烦燥不安感,因而对心血管系统发生良好的反射作用 , 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以及改善心脑供血状况 。据实验,所一曲抒情、柔美的乐曲之后 , 血压可下降10~20mmHs;在候诊室里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 , 可减轻患者的精神紧张 , 防止血压升高 。
调节情绪作用
音乐能使人的情绪产生变化,它可使淡漠的情绪变为积极;相反也可使积极的情绪变为淡漠 。例如明快、活跃的音乐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抒情、优美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 , 心胸开阔;激情兴奋的音乐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平稳、柔和的音乐则可使人情绪安静,心平气和等等 。
此外音乐还有调节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作用,例如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部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感情,尽管都能通过音乐得以充分表达,但从医疗的角度来看 ,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治疗作用的 。应该说,多数音乐对不同患者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这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刺激性过强的 , 或使人产生恶性反应的音乐则不宜用于治疗之中 。例如那些矛盾冲突极为激烈的、时有突强音响出现的音乐,嘈吵、烦人、使人不安的音乐,表现手法过于古怪、荒诞的音乐 , 旋律性不强而又不美的音乐,旋律、和声、节奏、音响都带有刺激性的音乐,以及格调低下的音乐等等,都不宜作为治疗之用 。而那些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充满激情、对人具有良性感受、能产生有益联想的音乐,则完全适用于治疗之中 。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_音乐能治病的原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