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心理健康法_官员心理有何健康法


官员心理健康法_官员心理有何健康法

文章插图
导读:官员心理健康法,你知道吗?在过去几年里 , 越来越多人关注官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了解到一些官员曾经看过“心病” 。官员心理健康法,有哪些?
近来,“官员抑郁”成了个公共话题 。
有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人是自杀,今年也有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 。在官方调查中,这些官员非正常死亡也基本上都和“精神抑郁”直接有关 。但对官方调查的结论 , 不少人将信将疑 。一个主要疑问是:官员抑郁从何而来?其逻辑是:官员衣食无忧、风光体面,怎么会“精神抑郁” 。有人甚至说,畏罪及利益考量或许才是官员自杀的诱因 。
应该说 , 人们对“官员抑郁”表示质疑属于正常现象,我们也不能绝对排除极个别官员自杀与生前涉嫌腐败有关 。但更应看到,“官员抑郁”已是个客观存在 。从总体上看 , 各级干部心理是健康的——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 。然而,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利益在不断调整中 , 各种矛盾凸显,工作压力巨大 , 这些都深刻影响了社会心理,使部分人产生了心理危机,其中也包括少数官员在内 。少数官员因抑郁而轻生 , 就是种极端表现 。干部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事关干部个人和家庭幸福 , 更关系到各项事业发展和党和政府形象,应引起特别重视和警觉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 , 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发病率也很高,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患了感冒 , 大多数人会立即就诊,但患了抑郁症却很少有人能及时去治疗 , 不少人根本没把精神疾病当作病 。官员因其强势地位,患了抑郁症更容易被人忽视 。干部自己也大多会把精神疾病归为“工作紧张、压力大” 。有了精神疾病不治,病情自然会恶化,直至不可救药——自杀 。如果能像对待感冒那样对待抑郁症——高度重视、及时就诊、接受治疗,许多悲剧应能避免 。
《半月谈》杂志介绍,心理咨询是美国人的“家常便饭” 。无论是美国民众还是官员,接受心理咨询就如同吃感冒药一样普通 。当年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被媒体曝光后,妻子希拉里与他打“冷战”,两人备受精神折磨 。克林顿与希拉里分别寻求了心理咨询,每周一天,历时一年,直到“又重新认识彼此” 。这个例子很有些说服力 。我们要像对待感冒那样对待抑郁,无论是民众还是官员,一旦发现抑郁症状就应主动就医 。有关部门及组织上也应注意从心理健康方面关心爱护干部,发现谁情绪不正常了 , 就要主动过问并加以疏导 。
专家分析,工作压力过大、仕途上患得患失、面对各种不当利益把持不定,是官员抑郁的三大诱因 。因此,对各级干部来讲 ,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 , 不为欲所惑,这样,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人做事 。
10月,仅见诸报道的官员自杀人数,就达5人 。据统计 , 2014年1月至9月,已至少有32名官员自杀或排除他杀可能的事件被媒体公开报道 。
近日,官员非正常死亡名册上又添一缕新魂,随着湖北荆州那位女副部长的自缢身亡,今年已有近40名官员非正常死亡 。和每年全国非正常死亡的巨大数字相比,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可谓微乎其微,但因公职人员身份特殊,每当类似事件见诸报端,关注度极高 。尤其是在现今的反腐高压态势下,官员非正常死亡往往引起老百姓对“畏罪自杀”的无限猜想 。
然而,梳理官员非正常死亡案例可知,并非所有案例都与“畏罪自杀”相关 。纪检部门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 在主动结束生命的官员中 , 有的甚至是责任心很强的优秀官员 。可见,官员非正常死亡的背后,愈来愈严重的“官心病”问题不可小觑 。
顾名思义,“官心病”是官员的“专利”,是心理上的疾病,是官员精神世界出了问题,表现为不少官员经常遭受到焦虑、抑郁、烦闷等消极情绪的折磨 。心有疾,轻则痛苦 , 重则夺命 。
【官员心理健康法_官员心理有何健康法】在普通群众眼中,公职人员已被贴上“工作稳定、收入可观、社会地位高”的标签,心理疾病一说对官员而言似乎太过“矫情” 。因此,无论科级干部,还是部级领导,群众一旦听闻其所患“官心病”或是“非正常死亡”,皆难以幸免“另有隐情” 。
殊不知 , 食五谷六米,谁能没个三病两痛?官员亦是普通人,有心理疾病实属正常 。而“官心病”最大的“黑手”即是压力,但因官员所处的特殊官场环境,在权力光鲜的表面背后,即便患了“官心病”也难为外人道,压力长期无法纾解,消极情绪难以排解,“官心病”愈发严重 。
压力缘何而来?笔者看来 , 不外乎来自三方面:一来,官场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晋升压力大 , 对人脉关系网较为“稀疏”的官员而言,一旦机遇不佳、上升空间逼仄,执着于追求仕途晋升而不得志,往往抱怨不公、灰心丧气 , 心理疾病隐患不?。欢? ,部分特殊岗位的官员,工作责任重大 , 民众期望值高,力求做事万无一失,行事风格谨小慎微,事必躬亲下压力陡升,常常积劳成疾;三来,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部分官员疲于应付各种官场“潜规则”,当放松警惕“沦陷”,长期担心受腐败牵连落马,因而忍受不了折磨畏罪而亡 。
当然,患上“官心病”并非无可救药 。根治“官心病”,关键是让“心”健康 。首当其冲便是要为“官心病”号准“脉”,“诊断”出官员所患病症严重程度,辨别清楚类别所属是晋职无望的“焦虑症” , 或是怨天尤人的“失衡症”,还是万念俱灰的“恐惧症” 。其次当“对症下药” 。对于病症轻者 , 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官员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自我减压 , 引导其保持健康乐观的平常心态,正确对待进退流转、利害得失,另一方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权所迷,不被欲所惑,真心为民,热心服务,诚心做事;对于病重者,决不能让“官心病”成为“腐败有理”的诱因,要坚决祛除“人死账清”的思想诟病 , 明确“非正常死亡”并不是腐败的“终结点”,以此倒逼官员规范用权,依法用权 。
诚然,官员“心”健康,有助于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担当作为、问心无愧,用“心”呵护政治新常态 。同时,亦须积极营造政治清明、作风清正、干部清廉的政治新常态,对干部多关怀、多爱护、多体恤 , 让干部有奔头、有盼头、有干头 。

官员心理健康法_官员心理有何健康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