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应重视


儿童心理健康应重视

文章插图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由此可知 ,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 。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 , 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从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有关专家表示,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孩子实际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 关注孩子的“心病”,已经到了家长必须正视的时候 。
专家介绍,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
其实,不少孩子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 , 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 。
专家指出,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 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 ,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因此,家长要多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应有适当的水平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
溺爱容易造就“小暴君”
“儿子打老子”已经不再是阿Q的自我解嘲 。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在学校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 , 在家里却成了攻击父母的“小暴君” 。
一位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说,从生理上来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成长 , 第二性征急速发育,精神上攻击性增强 。另外,这种“小暴君”多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 。
“小暴君”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分溺爱,一切都满足孩子,对孩子过分保护,造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 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 。这种孩子一旦在外面受到挫折,就会把责任推给父母,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
农村孩子“心病”重于城市孩子
在人们的心目中,农村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心理问题不该太严重 。然而,我省妇联等单位组织的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而城市儿童的检出率只有8.1% 。
调查显示,有12.2%的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 。其中 , 城市、县城、农村的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依次为8.1%、7.8%和19.8% 。农村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比城市、县城高一倍还多 。
专家认为,在农村,仍然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母亲主要是照顾子女、操持家务,文化程度较低,给予子女在学业以及社会方面的帮助较少,因而农村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较大 。
别因年龄小而轻视了孩子的“心病”
专家提醒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您就该引起注意了 。
孩子上小学后出现非智力因素的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 。对孩子的此类问题,不要歧视他,如果老师责备、家长打骂,孩子的症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
中学生已经有成人感,常表现为父母的管教不愿听 , 与父母顶撞,有的在学校是好学生 , 在家却与父母打架,有的还会出现厌学、考试焦虑等症状 。
不少家长把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当成孩子一时的情绪化行为或偶然现象,或是以“孩子还小”作为安慰 。专家说,其实 , 孩子这些有“心事”的表现应该为家长敲响警钟了 。
【儿童心理健康应重视】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希望在孩子有着健强体魄的同时,又能拥有一颗一尘不染的美丽心灵 。这就需要父母们学习一些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探讨做合格父母的成功之道 ,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毕竟,这是我们所有父母的责任!

儿童心理健康应重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