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表情一、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 。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 。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 , 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 。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 ,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 。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 。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 , 因此会拒绝 , 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 。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 , 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 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 。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 , 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 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 , 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
表情二、发脾气
在商店玩具柜台前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肯 , 孩子就大发脾气,吵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滚 。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 。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 。于是 , 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 。久而久之 , 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
另一方面,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 。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 , 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 。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 。
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 , 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 。”
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 。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 。并且 , 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 , 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 。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 。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 。
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 , 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 。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 , 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 。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
表情三、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 。我该听谁的?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 。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 。
另外 , 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 , 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 。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不能纵容 。
表情四、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 。”“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 。”“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 。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 , 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 。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 。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隐藏在儿童背后的内心世界】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 , 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 。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 , 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 , 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因此 , 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 。”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
然后 , 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
表情五、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 , 甚至怨恨 。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 , 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 , 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 , 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 , 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 , 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
1、对孩子严格要求 。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 。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 , 而不可趾高气扬 , 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 。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 。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 , 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 , 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
隐藏在儿童背后的内心世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婴儿期儿童心理的特点
- 儿童自自卑心理的十种表现
- 成人吃儿童布洛芬一次吃多少毫升正常 小孩吃的布洛芬大人吃几袋合适
- 关注儿童心理异常行为
- 布洛芬小孩吃的大人能吃吗 成人喝儿童布洛芬管用吗
- 布洛芬大人和小孩的一样吗 儿童布洛芬和大人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 儿童餐具应该选择哪些品牌
- 中国儿童两大心理缺陷凸现
- 受伤的心语言
- 儿童心理健康 须具备六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