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治疗方法,中暑怎么办


中暑的治疗方法,中暑怎么办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中暑的治疗方法,治疗中暑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中暑应该吃什么药 。
中暑怎么治疗?
一、西医
一、治疗
高热、昏迷患者,入院即予酒精擦浴、冰敷等积极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异丙嗪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纳络酮、制酸剂(甲氰咪呱、奥美拉唑等)、止血剂(止血敏、立止血等)、能量合剂、脑细胞营养剂(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并予减轻脑水肿,补充水电解质,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中流量吸氧、留置胃管、导尿管,加强护理 。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 。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 。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 。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5%~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1、物理降温: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 , 应即停止降温 , 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 。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蛟谕凡俊⒁肝选⒏构晒荡Ψ胖帽? ,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 。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 , 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
2、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 。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 。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 , 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 , 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
3、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 。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 促发心力衰竭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 。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 ,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 。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
中暑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特别是热射病昏迷患者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 。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二、中医
【辨证治疗】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暑不同病程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对痰蒙心窍症见高热神昏、喉中痰鸣有声、舌绛而苔腻者,予菖蒲郁金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半粒,日2次;对热甚动风症见高热神昏、躁扰发狂、四肢抽搐、舌质绛红者 , 予羚角钩藤汤;对热盛动血症见高热神昏、皮下瘀斑或吐血、尿血、便血者,予犀角地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对伴多汗、低血压、循环障碍者,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 , 益气敛神,生脉固脱;辅助使用醒脑静、清开灵等,行清热、解毒、镇静、解痉、开窍之功 。
1、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 , 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 。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
2、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 , 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 。针刺用泻法 , 以开窍、泄热、祛暑 。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
三、其他疗法: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
【中暑的治疗方法,中暑怎么办】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中暑怎么治疗,中暑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中暑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 , 也可以在站内搜索“中暑”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中暑的治疗方法,中暑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