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症状,丙肝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丙肝的症状,丙肝的早期症状,并发症

文章插图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丙肝症状 , 尤其是丙肝的早期症状 , 丙肝有什么表现?得了丙肝会怎样?以及丙肝有哪些并发病症,丙肝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丙肝常见症状:
典型症状:肝脏病变弥漫、肝被膜紧张、肝大而硬、硬化
一、症状
一、症状
慢性丙肝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肝病毒携带史而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组织学和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丙肝表现者 。
慢性丙肝症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 。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严重时丙肝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
1. 输血后丙型肝炎潜伏期2~26周 , 平均7.4周 。散发性丙型肝炎潜伏期待定 。一般临床经过较轻,亚临床型较多见,重型肝炎较少 。与乙型肝炎相比,ALT、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病情较轻、发热少见 。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大多数无黄疸、单项ALT升高,有持续或反复异常的特点 , 但转为慢性肝炎的比例较乙型肝炎高(40%~50%),无黄疸型较黄疸一草坪晚易慢性化 。其余于6月内痊愈呈自限性过程 。慢性丙型肝炎大多表现ATL反复异常、AST也升高、蛋白代谢较快出现异常,而体征如蜘蛛痣、肝掌、脾肿大等不如乙型肝炎明显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 。约40%~5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 , 余为自限性经过 。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 。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
大多数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也有重型肝炎的发生 。根据发生的背景和频率不同,有HBV、HAV、HCV、HDV和HEV五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 。欧美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因以HBV居多,日本则以HCV居多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日本人群HCV感染率远高于欧美 , 其次是欧美的HCV基因型与日本的不同 。我国尚无详尽资料,多数报道以HBV居多,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
2.病毒血症的模式 , 对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HCV血症有如下几种模式:
(1)急性自限性肝炎伴持续性病毒血症 。
(2)急性自限性肝炎伴暂时性病毒血症 。
(3)持续性病毒血症但不发生肝炎,呈HCV无症状携带者 。
(4)慢性丙型肝炎伴间歇性病毒血症 。
(5)慢性丙型肝炎伴持续性病毒血症 。
3.HBV与HCV重叠感染,由于HBV与HC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 , 因此有可能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 , 但更多见的是在HBV持续性感染的基础上又感染了HCV 。解放军302医院发现,在HBsAg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阳性率在轻型慢性肝炎(慢迁肝)为0(0/14);慢性活动型肝炎为24.24%(8/33);慢性重型肝炎为33.33%(3/9) 。显示随乙型肝炎的进展和演变而阳性率增高,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过程中 , 接受输血等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增多的缘故 。另一方面,也有报告指出,HBV/HCV重叠感染的重型肝炎与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二组的胆红素、AST/ALT及病死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 。说明重叠感染组的肝细胞坏死远较单纯HBV感染的重型肝炎严重 。
有人观察HBV和HCV重叠感染病例的HBV DNA和HCV RNA同时阳性的只占19% , 大部是HCV RNA或HBV DNA单项阳性,另外HCV RNA阳性者中几乎都是e抗原阴性病例,提示病毒重叠感染的发生增殖干扰现象 。
4.HCV感染与肝细胞性肝癌(HCC) HCV感染与HCC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从HCV感染发展到HCC平均约25年,也可不通过肝硬化而直接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 。各国HCC的抗-HCV检出率报告不一,我国初步报告为10.96%~59% 。由于HCV具有广泛的异质性 , HCC的发生与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日本和美国HCV流行情况基本相似,但在日本与HCV相关的HCC较多,而在美国较少 。研究结果表明,Ⅱ型HCV具有复制水平较高及干扰素治疗反应差的特点,在造成肝病进行性发展和癌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研究HCV致HCC机制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依据 。
HCV致癌机制与HBV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表明HCV不像HBV能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去 。有报告认为HBV与HCV的双重感染似可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几率,故应注意HCV与HBV共同致癌的作用 。
5.HCV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一般依自身抗体不同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四型,其中Ⅱ型AIH指抗核抗体阴性而抗-LKM-I阳性者 。最近研究将Ⅱ型AIH分为两个亚型:Ⅱa型AIH:年轻人多见 , 女性为主,有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与HCV感染无关 。Ⅱb型AIH:多为老年,男性,无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病毒治疗优于免疫抑制剂,与HCV感染相关,抗-HCV阳性,抗-GOR阳性 , 此类患者必要时应查HCV RNA 。
二、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密切接触史(急性肝炎病人与污染物品)及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史等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2.实验室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CV:利用体外的各种HCV重组蛋白 , 已建立多种抗-HCV检测,第一代ELISA为5-1-1和C-100作抗原 , 第二代ELISA增加了C22和C33蛋白 , 其灵敏度较第一代提高10%~30%,一般抗-C22出现最早 , 也最为常见 。C22免疫原性较好,对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检测表明 , 潜伏期和急性期早期抗-HCV阴性,于ALT升高后2~52周抗-HCV阳转 。目前已建立第三代ELISA检测抗-HCV,该试剂增加了NS5蛋白,较第二代ELISA更为灵敏 。
由于IgG抗体出现较晚,甚至HCV感染后1年才出现阳性,亦不能估计病毒复制状态 , 因此Quiroga等于1991年检测IgM抗-HCV,以后相继亦有报告 。目前认为 , IgM抗-HCV在急性肝炎的检出率比IgG抗体略有提高(IgM抗-HCV为64% , IgG抗-HCV为57%) 。在自限性经过病例中,IgM抗-HCV消失,而在慢性化病例仍阳性,提示IgM抗-HCV可作为演变为慢性的指标,对指导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
【丙肝的症状,丙肝的早期症状,并发症】(2)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HCV抗体:第一代ELISA法建立不久 , 为排除ELISA检测抗-C100假阳性,Chiron公司提供了确证试验用的免疫印迹试验,也称第一代RIBA,RIBA的特异性较ELISA法有所提高 , 但敏感性却明显下降 。目前已建立了第二代、第三代RIBA,其阳性率较第一代RIBA明显提高 。
(3)HCV抗原的检测:Krawczynski等从感染HCV的黑猩猩或病人血清中提取IgG组分 ,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作为探针,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内HCV抗原 。作者检测4只急性和3只慢性丙型肝炎黑猩猩肝组织,HCV抗原均为阳性 。用阻断试验和吸附试验证明 , 肝细胞内HCV抗原与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有关 。该抗原是HCV感染的一种特异性形态标志,可作为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 。此外还可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肝组织内HCV抗原 。
(4)HCV RNA的检测:HCV感染时,血清中病毒含量极低,用常规的分子杂交技术难以检测出HCV RNA,PCR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检测技术,已用于HCV RNA的检测 。该法是判断HCV感染有无传染性的最可靠指标,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疗效 。但亦应注意由于敏感性高 , 操作过程复杂,易污染而致假阳性的可能 。
3.肝活体组织检查光镜和电镜检查 ,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以上是对于丙肝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丙肝并发症,丙肝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丙肝常见并发症:
肝硬化
一、并发病症
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 , 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 。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 。本院对18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作肾穿刺检查 , 发现肾内有HBcAg沉积者33例(18.3%) 。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c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 。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丙肝症状,丙肝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 , 或者在站内搜索“丙肝”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丙肝的症状,丙肝的早期症状,并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