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导读: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一大传统祭祖的节日,但可能有很多的人还不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不过没关系,现在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吧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 , 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
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 。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
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 , 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 , 才改为秋千 。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 , 然后再拴上彩带 。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 。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 , 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
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 。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 , 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 , 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 , 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 , 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 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 , 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 , 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 , 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 , 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 。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 , 春阳照临,春雨飞洒 , 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