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

文章插图
……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走行模糊不清或消失 , 黏膜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轻触易出血 。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着粘液或脓性渗出物 。重型病人的溃疡较大,呈多发性散在分布,可大片融合,边缘不规则 。后期可见炎性息肉,黏膜较苍白,有萎缩斑片,肠壁僵直而乏膨胀性 , 结肠袋消失 。对重型患者检查时应慎防结肠穿孔 。在确定诊断之前必须多次作粪便检查 , 除外病原体的存在 。并要注意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克隆病、结肠癌、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病的鉴别 。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 , 大便带有脓血 。重型可出现发热、身痛、消瘦、衰弱等症 。根据临床经验 , 本症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大肠湿热型症状:腹痛、下痢脓血 , 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
方药:芍药汤加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
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
治法:温化寒湿 。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
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
治法:健脾益胃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
肾阳虚衰证症状:晨起腹泻、腹痛、肠鸣 , 便急,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
治法:温肾固肠 。
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 。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 。故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证型灵活掌握 。大肠湿热型和寒湿凝滞型均属实证,多表现于初次发作的急性期 。但因此病容易反复,很多病人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在急性发作时亦可出现以上症状,应属本虚标实之证,须根据病情辨证施药 。对久病脾胃已伤,不宜口服寒凉之剂,但脓血便又很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扶正之品,再根据病情给予凉血之品灌肠治疗 。另外,多数病程较长的病人均为脾肾两虚型 , 需用健脾温肾法治疗 。我院制剂室自制的健脾温肾丸是溃疡性结肠炎恢复期的有效方剂 。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