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

文章插图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
1.1、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发热较为常见,但热度不高,38℃左右,半数患者伴有乏力、厌油、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
急性黄疸型肝炎随着黄疸出现,发热即消退,消化道症状亦减轻,呈现“热退黄疸现”和“症状有所减”的肝炎病症的特点 。若黄疸与消化道症状继续加重,提示可能发展为重型 。
1.2、肝区症状和体征:
自觉有轻度肝区不适或隐痛,但急性者肝痛较少见 。可有肝大,体检时在肋缘下可扪及肝脏,肝区有轻度触痛和叩击痛 。
1.3、黄疸:
甲型肝炎患者以急性黄疸型较常见 。起病3-7日开始出现黄疸,1~2周达高峰,持续2~6周 。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黄染,以巩膜出现最早 。
黄疸出现前,即有尿色加深,往往是清晨第一次尿黄最明显,似浓茶样,尿黄显着者如酱油样或血色样 。
若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一般症状同黄疸型,但症状较轻,始终无尿黄、巩膜黄染等表现,且病程较短,因此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
2、甲肝传播途径
甲肝的传播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
3、如何预防甲肝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 。
饮食习惯的预防
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
隔离病人
注意对甲肝病人的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 。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 。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的进行消毒 。
保护易感人群
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与甲型肝炎患者接触过的人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
甲肝危害
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可出现发热、黄疸、厌食厌油、恶心呕吐、小便深黄,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等症状 。
容易集体爆发,由于甲肝是一种粪-口传染性疾病,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因此很容易引起集体单位爆发感染 。
导致肝细胞损伤甲型肝炎致病机制是肝炎病毒在肝脏复制,易导致肝细胞受损害 。
对妊娠的影响,甲肝可以发生于妊娠各期,早期会导致流产,晚期的时候会造成早产,产后较易出现阴道大出血,产后易继发其他感染,演变为重症肝炎不但危及孕妇生命,胎儿也常突然死亡 。因此妊娠时患了肝炎必须住院治疗 。
甲肝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肝炎应注意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亦应注意避免过度脑力劳动 。急性重症肝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应保持良好心态 。
营养: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糖类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 。恢复期要避免进食过多 。绝对禁酒,不饮含有乙醇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 。

药物治疗
甲型肝炎不转变为慢性,主要采取支持与对症治疗 。病程中禁用任何肝毒性的药物如吗啡、氯丙嗪等 。
对症治疗:恶心、呕吐者给予甲氧氯普胺,食欲缺乏者可给予多酶片、胰酶等助消化药 。瘙痒严重者可给予考来烯胺 。进食少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保肝药治疗:可应用硫普罗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转氨酶升高者可应用甘草酸制剂;有黄疸者可应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 。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