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


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

文章插图

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
1、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
不一定 。尿蛋白增高可不止见与肾病,还有其他原因,如运动过后,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等都可以引起尿蛋白增高 。所以临床上尿蛋白的增高可以非为肾性蛋白尿和非肾性蛋白尿 。而且,尿蛋白的增高也不能作为肾病的唯一指标,需要结合全身症状、肾功能检查、生化检查,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
2、肾病的病因
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这两种疾病在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 。据有关统计,美国成人(总数约2亿)CKD的患病率已高达11.3% 。据我国部分报告,CKD的患病率约为10% 。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如老年)、CKD家族史(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肝炎病毒(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泌尿系结石、尿道梗阻、泌尿系或全身肿瘤、应用肾毒性药物史、心血管病、贫血、吸烟、出生时低体重等 。其他危险因素有环境污染、经济水平低、医保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等 。
【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3、肾病临床表现
在CKD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CKD3期之前,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KD3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则进一步加重,有时可出现高血压、心衰、严重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症状、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肾病如何预防
第一、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 。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
第二、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 。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
第四、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 。
第五、远离烟、酒 。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 。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肾炎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消炎抗菌,清热解毒,增强人体抵抗力 。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金银花、野菊花、虫草等 。
肾病的危害
1、容易导致急性肾衰: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 。这是肾病综合症的危害之一 。
2、肾小管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的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小儿多见 。其机理认为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多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 。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现多种肾小管功能缺陷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
3、骨和钙代谢异常:肾病综合症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 。在肾病综合症进展的肾衰所并发的骨营养不良,一般较非肾病所致的晚期肾衰竭、毒症更为严重 。
4、患者容易感染:肾病综合症患者通过排尿把人体中的转铁蛋白、iga、B因子排出等,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

尿蛋白一定是肾病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