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浙贝母浙贝母

【10 浙贝母浙贝母】

10 浙贝母浙贝母

文章插图

成虫喜群集危害,将斯贝叶片咬成缺刻、空洞或全部吃光 , 留下较粗的叶脉 。严重时成片浙贝被吃成光杆,影响地下部鳞茎产量,但发生不很普遍 。
成虫体长1.1-1.9厘米,全体灰黑色 。头部除触角基部的一对瘤状突起和复限及近复眼内侧处黑色外,其余都是红色 。卵长0.25~0.3厘米 , 近似圆筒形,黄褐色,卵块排列成菊花状 。幼虫共6龄,第一龄幼虫形状比较特殊,头部大,有一对钳状的大颚,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一对尾须,行动敏捷;其他各龄幼虫,形似蛴螬,头部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 , 腹足退化,只有3对胸足 。蛹近似纺锤形 , 头部贴在胸部腹面 , 已有成虫结构 。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的群集性,及时用网捕捉 , 集中杀死 。但应注意豆芫菁在受惊时会分泌一种黄色液体 , 能使人的皮肤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 。②农药防治 。用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750千克喷雾 , 或用40%乐果乳剂400~750千克喷雾 。
?。?)沟金针虫
?。≒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
土名叫“叩头虫”,是危害浙贝的地下害虫之一 。
沟金针虫身体扁平,革质,似针状 , 尾节分岔,并稍向上弯曲,身体背面中间有一条纵沟 , 故称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在土中危害鳞茎,在鳞片上常见约0.2厘米大小的穿洞 。
沟金针虫生活史很长,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 。幼虫期最长,其活动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很大,冬季气温降低时,它就钻到30厘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里越冬;春季上升活动和危害的时间比其他地下害虫早,一般早春10厘米土温到6℃时,就开始上升活动,危害浙贝 。

10 浙贝母浙贝母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