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虫草

【凉山虫草】

凉山虫草

文章插图
【出处】始载于《四川通志》 。
【拼音名】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
【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凉山虫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晒干 。
【原形态】子座多数或单生,细而坚硬,常曲折,高20-30cm,粗1.5-2.3mm 。头部圆柱状或棒状,褐色至黑褐色,顶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具有假薄壁组织的皮层 。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形,(400-700)μm×(300-450)μm,黑褐色,表面突起,呈天南星果序状 。子囊圆柱形,(260-480)μm×(8-12)μm 。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 , 线状 , 多分隔 , (160-350)μm×(2.5-3.5)μm 。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节,每节为(10-20)μm×2.5-3.5)μm 。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寄生于鳞翅目昆虫上 。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 。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 。虫体似蚕,长3-6cm,直径0.6-1cm,外表菌丝膜棕褐色,虫皮暗红棕色,足和气门不明显;断面类白色,周边棕褐色 。子座细长,单生,长10-30cm,直径1-2mm , 少数上部分枝 , 不规则弯曲或扭曲 , 黄棕色或黄褐色;头部圆柱形或棒形,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突出于表面),不孕顶端长3-5mm 。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 。气微腥 。味淡 。

凉山虫草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