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腊八节的习俗


福州腊八节的习俗

文章插图

福州腊八节的习俗
1、福州腊八节的习俗
福州人在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
2、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3、腊八节六大习俗
【福州腊八节的习俗】3.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

3.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
3.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
3.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
3.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
3.6、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 。
腊八节“腊”的含义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腊八粥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

腊八节的历史渊源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一般认为,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最权威的《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其实,腊八之所以能形成节日,与中国早期的“腊日”节俗有关 。
腊日作为祭祀的节日始于先秦 。《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在早期,中国人在腊月初八这天过的是“腊日”节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腊日是祭祀的节日,在先秦时已形成 。《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二年,初腊 。”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
更早的时候,腊日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即古人所说的“腊有常月而无常日” 。汉朝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即《说文·肉部》所谓:“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

福州腊八节的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