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


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

文章插图
导读: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 。本身可无特殊症状,当呈现食管炎、溃疡、癌变时才会出现相应的反流症状,部分Barrett上皮易发生癌变 。……
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白色,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界处形成不规则的波浪线即为齿状线(“Z”线) ,也被称为鳞柱交界处(SCJ )。生理情况下,SCJ 与胃- 食管连接处( GEJ ) 在同一部位,当发生BE 食管时,Z 线向口端移位,内镜下诊断BE 食管的关键是明确GEJ 和SCJ 的位置,日本学者以食管下端栅状血管网作为食管末端的标志 。他们认为,发生BE 时,尽管柱状上皮代替了鳞状上皮,但其下方的血管网仍为栅状,以此判断SCJ 下的组织为胃贲门黏膜还是BE 。内镜下染色有助于诊断:美蓝可使肠化的上皮呈现蓝色,正常的食管和胃黏膜不染色;卢氏碘可使鳞状上皮呈褐色, BE 上皮不着色;乙酸可使食管色泽变苍白,BE 上皮呈微红色 。
BE 在内镜下按形态可分为3 型: (1) 全周型,橘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在310 cm 以上; (2) 岛型,齿状线110 cm 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或红色黏膜内残留岛状灰白色黏膜; (3) 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舌形或半岛状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内镜下病变的长度,分为3 型: ①长节段BE ,食管下段黏膜受累长度≥310 cm; ②短节段BE ,病变长度< 310 cm; ③超短节段BE ,内镜下无法确定位于GEJ 上,病理学检查有柱状细胞存在 。
内镜下对BE 的诊断应包括:明确描述SCJ 和GEJ 的位置;病变远端到门齿的距离;病变近端到门齿的距离;病变的形态 。在2003 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芝加哥会议,专家组建议诊断BE 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活检方法为用大活检钳进行系统的四象限间隔210 cm 活检 。有前瞻性研究显示,这一活检方法可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发现大多数在5 年中进展成癌的病灶 。对于高度异型增生的病例,活检密度增加到110 cm 。
【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内镜医生应掌握BE 内镜诊断标准及活检原则,病理医生利用病理诊断标准和内镜医生相互配合,才能得出合理、正确的诊断,提高BE 的诊断率 。

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