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的病因病理


小儿烧伤的病因病理

文章插图
导读:小儿烧伤多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特别是1~4岁小儿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解剖、生理方面未臻成熟,烧伤以后,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休克、败血症、死亡等 。……
热烧伤的病理改变,取决于热源温度和受热时间 。此外,烧伤的发生和发展还与病人机体条件相关 。例如:某些衰弱的病人用40~50℃的热水袋时,不慎即可造成K度烧伤,与组织对热力的传导不良有关 。又如:小儿烧伤的全身反应,常比成人受相同面积(占体表%)和深度的烧伤后严重 。病理改变,除了高温直接造成的局部组织细胞损害,为机体的各种反应所致 。烧伤后机体反应可能释出:①应激性激素,由于疼痛刺激、血容量降低等 , 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醛固酮等释出增加;②炎症介质 , 由于伤处组织细胞受损或加以沾染细菌,缓激肤、补体碎片(C3a、C5a等)、组胺、色胺等释出;③花生四烯酸由放磷脂酶等作用,变为前列腺素(PG)、血栓质(TX)和白三烯(LT);④各种其他因子 , 如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白介素(1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 。如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药物,可减轻机体反应,但只可适当使用,否则反可增加并发症 。
(一)局部病变热力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 , 而后脱落或成痂 。强热力则可使皮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 。烧伤区及其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可发生充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 。渗出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 , 渗出液为血浆成分(蛋白浓度稍低),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的水肿 。
(二)全身反应面积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不明显 。面积较大、较深的热烧伤,则可引起下述的全身性变化 。1.血容量减少伤后24~48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 血浆成分丢失到组织间(第三间隙)、水泡内或体表外(水泡破裂后),故血容量减少 。严重烧伤后,除损伤处渗出外,其他部位因受体液炎症介质的作用也可有血管通透性增高,故血容量更加减少 。除了渗出,烧伤区因失去皮肤功能而蒸发水分加速 , 加重了脱水 。机体在血容量减少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降低肾的泌尿以保留体液 , 并产·生口渴感 。毛细血管的渗出经高峰期后可减少至停止,组织间渗出液可逐渐吸收 。然而,如果血容量减少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则可造成休克 。2.能量不足和氮负平衡伤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 , 分解代谢加速 , 出现氮负平衡 。3.红细胞丢失较重的烧伤可使红细胞计数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内凝血、红细胞沉积、红细胞形态改变后易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贫血 。4.免疫功能降低伤后低蛋白血症、氧自由基增多、某些因子(如PGI2、IL—6、TNF等)释出,均可使免疫力降低;加以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灭作用也削弱,所以烧伤容易并发感染 。
【小儿烧伤的病因病理】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小儿烧伤的病因病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