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

文章插图
导读: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在夏至这天,北方吃面 , 而南方则流行吃馄饨 。“夏至吃馄饨 , 热天不疰夏”,那么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呢?民间有三种说法,小编带你去看看 。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 。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 。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芒种馄饨”的着名面点 。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有三种说法:
1、夏至吃馄饨使人聪明 。馄饨 , 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 , 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 。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 。民间还将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浑沌,开辟天地 。
2、夏至吃了馄饨 , 游泳不怕水 。夏季是游泳的时节 。煮馄饨时 , 等水开了下锅,经过“三滚三冷”,见一个个馄饨浮了起来就可以捞上来吃了 。由于馄饨在水里最终都会浮上来 , 不会沉到水底 。于是,就有在夏至这天吃了汤馄饨,游泳时人也始终会像馄饨一样浮在水上 , 不会被水淹的说法 。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3、夏至吃“馄饨拌面”,长寿 。夏至这天吃馄饨时 , 有的人在馄饨里拌面条 。吃了馄饨可以免“疰夏”,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取长寿的好彩头 。而夏至以后,正午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因此,民间又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 , 民间须吃面食 , 以示敬神 。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 , 南方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过节祭神的习俗 。
老金华人吃馄饨更讲究,要在中午吃 。除了中午吃馄饨,夏至早上还得喝粥,据说这样可以防治一些夏季常见病 。夏至后 , 天气闷热,疾病很容易发生,民间就有用苋菜包馄饨给小孩子吃的习俗 。主要是预防孩子夏天生病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推荐的最为科学的膳食金字塔结构,进食量从底层到顶层逐渐减少 , 依次为各种谷物、蔬菜水果、各类动物食品、奶类食品,最后一层是油 。讲究“食物多样”原则,馄饨、饺子类食物非常符合这种最被国内外营养学家们推崇的营养标准 。
馄饨总体营养成分配伍合理,人们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成分不仅齐全 , 而且符合上述金字塔结构给出的比例:面粉做的皮——谷物类食品,青菜——含量一般都比较丰富,优质蛋白——馅中的猪肉或鸡肉、羊肉等分量适中,人们调馅时一般还会放点油特别是植物油——补充了植物类脂肪 。
馄饨汤里配以紫菜、虾皮汤,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碘,有效补充了高温多汗,人体消耗多的矿物质、维生素 , 尤其老年人常吃一些虾皮 , 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 , 还能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 。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吃馄饨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
自己动手做馄饨
馄饨皮的做法很简单,取适量的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放置半个小时醒面,等准备好馅时再揉面、擀成1毫米的薄皮、最后切成方片 。
一般馄饨馅只用葱和大肉,但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随便搭配,如羊肉配韭黄、三茹鲜肉等,总之,牛肉、鸡肉、各种水产、时鲜蔬菜水果、各色豆制品等都可为制馅之选 。肉类最好采用肥瘦各半,剁成碎肉 , 小葱要挨刀切细;将剁好的肉茸、葱或其它选料放入盆中加姜味、盐、生抽、味精、清油等调匀,馄饨馅就做好了 。
馄饨的包法也很简单 , 取一张四方型面片,在一个角上放适量馅,然后向下卷两圈 , 再将两边的对角捏在一起,您瞧,一个馄饨就包好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煮馄饨 , 先将各种配料(黄花菜、海带丝、黑木耳、虾皮)用水洗净备用 。待锅中水滚时将馄饨下入,水再滚时将配料一并倒入锅中 。注意馄饨皮薄不要煮太久 , 略煮2~3分钟即可 。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