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风俗

【年夜饭的风俗】

年夜饭的风俗

文章插图

年夜饭的风俗
1、年夜饭的风俗之吃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 。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 。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 。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 。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
2、年夜饭的风俗之吃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 。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
3、年夜饭的风俗之吃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 。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 。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
4、年夜饭的风俗之各地习俗
如四川、重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要吃汤圆 。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
荆州、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
年夜饭的美食食谱
1、松仁玉米
材料:玉米一根,红萝卜1/3根,松仁60克,牛奶3汤匙 。
做法:玉米取粒,红萝卜切和玉米大小差不多的丁,下开水焯熟后捞出备用;松仁炒香,我喜欢炒到有点焦黄色,这样的松仁很香,不过就是颜色没那么好看,童鞋们轻根据自己的喜好炒到自己喜欢的成色即可 。
备好所有材料准备开炒,锅里放入半汤匙油,倒入红萝卜玉米,然后倒入松仁,炒匀后,倒入牛奶,同时撒入一点点盐,翻炒至牛奶变干即可 。
2、萝卜炖牛腩
材料:牛腩,白萝卜,盐 ,花椒,八角,姜片 。
做法:牛腩用水泡去血污清洗干净,切成大块,加点葱段与姜片焯水后捞出备用 。准备配料,老姜切成大片,八角两枚,花椒少许,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备用 。砂锅注入足量水,放入牛腩、姜、葱、花椒、八角大火煮开转小火煲3小时,放入白萝卜块煮开,转小火30分钟,调入盐关火即可 。
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
年夜饭来历的说法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
年夜饭来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接着就是守岁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 。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 。”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

年夜饭的风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