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诊断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诊断

文章插图
导读:放射性脊髓损伤是放射治疗后并发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8%~3.51% 。……
1.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诊断】关于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有多种观点目前尚无定论 , 较普遍的被大家认可的观点有如下几方面 。①外照射直接损伤脊髓组织,②脊髓供血血管损伤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脊髓缺血性坏死,③静脉内皮损伤 , 导致静脉闭塞,结果使局部渗出、出血、坏死等,④机体对放射损伤产生变态反应,因脊髓出现过敏性脱髓鞘改变及细胞团块状坏死 。以前两方面的因素为主要原因 。也有观点认为:晚期的脊髓损伤不是由于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而是对靶细胞群的损伤,最可能的靶细胞群是胶质细胞群和内皮细胞群,胶质细胞群受损后,白质和神经根就会发生节段性脱水髓 。如果照射,胶质细胞的减少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则血管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就增加 。
2.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放射性脊髓损伤主要累及白质,依不同的阶段及损伤的程度不同而表现有所差异,肉眼脊髓肿胀、变软,切面蝴蝶形结构消失或淡黄色,质地较硬,切面干燥 。镜下见局灶性凝固坏死和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为其主要特征,也可见组织溶解液化、坏死、空泡变,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变性、固缩和消失 。毛细血管明显增多 , 管壁增厚,呈玻璃样变性,管腔闭塞,周围有陈旧性出血,胶质瘢痕形成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灶周边组织有水肿,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胶质增生等改变 。上述神经纤维脱髓鞘,组织溶解液化及水肿形成了MRI长T1长T2信号的病理基础 。血脑屏障的破坏 , 毛细血管增多是Gd-DTPA增强的病理基础 。另外有作者观察病变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后索、后角、脊髓丘脑侧束、锥体束,甚至波及邻近灰质的前角细胞,因此MRI表现病灶主要位于脊髓边缘或以边缘为主 。
3.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要点
①脊髓损伤部位:均发生在放射照射野内,后者可通过椎体MRI信号改变加以证实,受照射的椎体因弥漫性脂肪浸润而呈短T1信号改变[8] 。
②脊髓形态:脊髓稍肿胀或无形态改变 。
③病变的信号改变:病变呈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注射Gd-DTPA后病变范围大的强化明显,病灶小的强化程度较轻 。
④病变的形状及累及的部位,以T2WI像和增强扫描显示较好,冠、矢状面,病变呈条、片状或/和结节状,与脊髓平行,轴位呈弧形或/和结节状,病变累及主要为边缘区或伴有灰质的累及,这与白质损害为主的病理基础是相符合的 。
4.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脊髓肿瘤及脊髓炎鉴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有无放疗史及病变部位:放射性脊髓损伤一定有放射照射的病史,其损伤的部位位于照射野内,而脊髓肿瘤和炎症,可无放疗史 , 也可发生在非照射野内 。
②脊髓形态:放射性脊髓损伤脊髓轻度增粗或增粗不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脊髓肿瘤时脊髓常显著增粗;范围一般较长,脊髓炎时脊髓一般轻度增粗;病变范围可长可短 。
③病变形态:放射性损害 , 病灶多呈长、条片状,肿瘤多呈结节状或与脊髓形态一致 , 脊髓炎多呈小片状 。
④注射Gd-DTPA后改变,放射性损害病灶多呈条片状、小结节及弧形强化,肿瘤多呈大结节状或环形、不规则强化 。脊髓炎多呈片状强化、或不强化 。
⑤病变累及的部位,放射性损伤病灶主要位于白质或以白质为主,脊髓肿瘤常累及整个断面的脊髓 。脊髓炎可发生于白质或灰质内 。
⑥放射性损伤病灶症状呈渐进性,上行性发展,最后体征检查平面与脊髓损害平面一致,脊髓炎发病突然,症状较重,肿瘤发病也较急 。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MRI诊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