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吃什么


下元节吃什么

文章插图

下元节吃什么
1、下元节吃什么之麻腐包子
人们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 。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 。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 。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

2、下元节吃什么之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 。”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 。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 。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再次提醒大家,吃麻糍粑最考验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 。刚出炉的麻糍粑很烫,一定要冷上几分钟,不然会烫伤嘴巴 。
【下元节吃什么】
3、下元节吃什么之豆泥骨朵
豆泥骨朵下元节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 。“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 。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 。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
4、下元节吃什么之米果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 。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 。

5、下元节吃什么之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中医也认为,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 。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 。
下元节的饮食保健
1、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以帮您度过寒冷的下元节!在下元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吃大鱼大肉,因为荤菜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铁和铜是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食肉类食物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使皮肤血液经常保持充盈,保证皮肤获得足够的营养,避免皱纹的早期产生,尤其是牛肉和鱼肉,在补充微量元素,易吸收,促进消化这方面的效果更好 。
2、碱性食物,相互搭配的美食才能健康!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碱性食物,说道碱性食物,就有必要提到一下酸性食物,因为他会使血液呈现酸性,这些东西会随着毛孔被排泄到身体外部,会对人的皮肤由内到外的造成危害、可能很多人不在意,吃点东西也会有这么大的危害?事实上确实如此 。多食入碱性食物,可以帮助一些身体虚弱的人,比如说产后的产妇,以及10岁以下的儿童等这类群体,有效平衡血液内的酸性物质,减少酸性物质对皮肤的侵蚀和损害 。
下元节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 。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 。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

下元节吃什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