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急性色素上皮炎(acutepigmentepithelitis)病因不明,可能是色素上皮由于病毒感染,亦可见于某些全身病 , ERG正常 , EOG可出现异常 。多侵犯青壮年,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 。……
[摘要]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患者视网膜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82例145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其病变区形态并测量病灶的高度和宽度,同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照 。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的OCT图像,共有6种表现:(1)色素上皮断裂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2)色素上皮脱离合并神经上皮脱离;(3)“沙漏”样神经上皮脱离;(4)隐匿性色素上皮脱离;(5)色素上皮脱失;(6)色素上皮增殖 。结论 OCT同时辅助FFA可准确地诊断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色素上皮炎(retinal pigment epithelitis)是一种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因不明,Krill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常伴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眼电图异常等表现 。既往此病症多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mphy,FFA)的渗漏情况[1]来划分 。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i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正成为眼科广泛应用的影像技术,具有无创伤、非接触性、分辨率高、耐受性好及重复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黄斑病的检查 , 是FFA检查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手段,本文从二者结合上详细研究其分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证据。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门诊2004年5月~2006年5月所接诊的患者 , 共82例145眼 。其中男63例(115眼) , 女19例(30眼),年龄18~70岁,平均46.9岁 。所有的患者均有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伴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眼电图异常等表现,39例患者视物发暗 。
1.2 方法 OCT检查[1],采用德国Zeishumphrey,stratns,TM Version3.0 OCT 。扫描参数:扫描深度扫描线长6mm,扫描间隔30度,行6个方向进行扫描 。并自动测量和记录以下数据: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厚度(retina thickness,RT ),包括RPE脱离腔的高度(heigh,H)和长度(length,L) 。选择扫描清晰及典型的图片储存于计算机内[2] 。FFA检查,采用日本TOPCON-50IX及其配套的Imagenet-2000高解相数的数字眼底图像系统 。从注射荧光血管造影剂后,每隔0.8 s拍摄一张相片,自动记时,将各循环期的荧光图像存于机内 。
2 结果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相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对应的FFA的图像分以下6种 。
2.1 色素上皮断裂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CNV) OCT图像中 , CNV表现为梭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反射团,其边界可能清晰亦可能模糊,其位置可能在色素上皮层或突出于色素上皮层上 。CNV的大小高度:H<50~200 μm , 宽度:L<500~1200 μm 。同时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间断,即色素断裂 。对应的FFA表现造影早期,脉络膜循环期或动脉期即见新生血管的荧光影,后期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见图1略) 。
2.2 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伴神经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色素上皮隆起,下方为穹形的液性暗区;同时临近的神经上皮亦为类似的更高的浆液性脱离,神经上皮脱离腔高H<300 μm,L<2000 μm 。色素上皮脱离区域较小 。对应的FFA特点:循环过程中,色素上皮脱离区荧光大小形状不变,神经上皮脱离区荧光渗漏(见图2略) 。
2.3 “沙漏”样神经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表现偏离黄斑1~3PD区域的神经上皮呈“漏斗”形低反射液性暗区,脱离腔的02500 μm 。对应的FFA的特点:黄斑上方或下方见“扇叶”、“沙漏”样荧光池(泪湖)(见图3略) 。
2.4 隐匿性色素上皮脱离 OCT图像中,色素上皮小块隆起,下方为穹形的液性暗区,脱离腔高H<200 μm , L<15000 μm 。对应的FFA的特点:未见荧光渗漏,甚至未见任何异常荧光,但在大量饮水或输液时 , 可见轻微的渗漏[1](见图4略) 。
2.5 色素上皮脱失(serous detachment of pigment epithelium) 即RPE平伏,未见脱离腔,RPE颗粒状或小线段状反射降低 。对应的FFA特点:葡萄串状淡荧光点,或中黑外亮的荧光簇,随背景荧光的消退而减弱(见图5略) 。
2.6 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增殖 色素上皮点线状反射增强 , 甚至遮挡其下脉络膜荧光 。对应的FFA的特点:色素沉着区呈低荧光团,如周围伴色素萎缩脱失 , 则可能出现透见荧光(见图6略) 。
3 讨论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是一种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急慢性炎症性病变 。其典型损害表现为:成簇的暗灰色甚至黑色的小点,环以浅黄色晕 。因其炎症过程中可因色素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网膜下积液,此时多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浆,CSR>病变类似 。临床上诊断为中浆的病例中,至少有40%实际上是急性色素上皮炎 。这病变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3] 。但当炎症引起RPE长期代偿失调,而且合并脉络膜的病变时,即发展成为脉络膜炎和色素上皮炎,此时则CNV的形成就较常见 。其实大多数观点认同,色素上皮炎是不同于中浆病的独立的疾?。?尽管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变范围较大,预后亦较差 。所以各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炎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及活动性的有无,病理改变也有较大差别 。仅从检眼镜下或造影检查的渗漏很难明确,需要OCT联合FFA加以鉴别 。
3.1 OCT区别于FFA的图像的特征 OCT是超声模拟品,依据组织的光学反射而不是声学反射的差异,敏感而定量地发现视网膜的各层结构病变,在矢状剖面上不同角度,测定病变的范围 。OCT的特性是精确度高,相当于其他断层成像(如CT、MRI和B超)的10倍以上 。OCT的另一特性是轴面分辨力只取决于光源的相干特性,与光学数据孔径或光束聚焦的质量无关 。因而不受瞳孔径和眼像差的限制 。因此OCT不需要扩大瞳孔,不同于FFA 。而FFA是数字化荧光造影系统,通过进行连续拍摄而得到循环各时段视网膜动态图像,分析其循环各期荧光变化,确定病变的有无及程度,具有客观性和定位性 。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3.2 OCT与FFA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诊断中,有差别性也有协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上高速可以睡充气床吗
- 2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
- 非常有上进心的句子精选225条
- 60岁以上有没有误工费
- 中国工商银行的卡怎么网上查余额
- qq上q我吧什么意思
- 三生三世枕上书总共多少集
- 视网膜脱离治疗方法
- 一洗黑弄到皮肤上怎么洗掉
- 给妈妈过60大寿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