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3.2.1 OCT鉴别诊断FFA微漏 类似圆形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CNV)及神经上皮浅脱离:(1)FFA图像类似,二者均见高荧光,均轻度渗漏 。唯一区别在于前者出现较早,脉络膜循环期或者动脉期,后者出现较晚 , 在静脉期 。(2)OCT图像不同,CNV的OCT表现为色素上皮层或突出于色素上皮层上梭形、哑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反射团;而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则见神经上皮小块隆起,下方为穹形的液性暗区 。同时可合并色素上皮的浆液性脱离。(3)发病机制不同,CNV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大致有两种学说 。第一种认为各种病理性因素致色素上皮(RPE)细胞无力消化过度的吞噬物,而全身状况不佳,既不能由肝脾承受,也不能由有丝分裂而代谢 。因此RPE与玻璃膜分离,玻璃膜皲裂,脉络膜的新生血管通过损害的玻璃膜长入色素上皮下 。第二种认为大量堆积的沉淀物使色素上皮断裂 , 这正是CNV形成的前奏 。RPE撕裂端隆起卷曲 ,逐渐包裹脉络膜的新生血管 ,从而引起色素上皮下新生血管的形成 。神经上皮浅脱离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如下:Bruch破裂 , 而且色素上皮连接杆系统亦出现细微破坏,脉络膜下腔积液进入色素上皮下的同时,从连接杆系统的破口处进入神经上皮引起少量的荧光渗漏 。3.2.2 OCT诊断FFA隐性渗漏 OCT敏感地发现矢状面上,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的范围及脱离的角度 。而FFA未见荧光渗漏,甚至未见任何异常荧光,但在大量饮水或输液时,可见轻微的渗漏 。检眼镜下看到:窄光带检查时,色素上皮脱离腔中积液相对明显,见环状光晕,Mori称之为“灯笼现象 。其发病机制如下:Gass认为原因是Bruch膜破裂,色素上皮连接杆系统(terminal bar system)结构完好,即RPE细胞间的封闭小带(zonula occludens)具有良好的屏障作用,故脉络膜下腔积液无法进入神经上皮,只能进入RPE以下而致EPD[9] 。FFA具有隐匿性 , 若不用OCT检查 , 往往误认为“不漏” , 给治疗造成偏差 。
3.2.3 OCT鉴别诊断FFA不漏 即RPE脱失和RPE脱离(EPD) 。(1)FFA的图像类似,均表现为无荧光渗漏 。二者均在静脉早期出现荧光,而且大小形状均不变 。但后期区别以下:RPE脱失是窗样缺损,后期随脉络膜背景荧光消退而减弱;而EPD特点是荧光积存,即后期背景荧光消退后,仍有强烈荧光 。(2)OCT图像不同 。前者未见色素上皮脱离腔;后者则有脱离 。(3)发病机制不同,RPE脱失,属RPE限局性色素减低,因而透见脉络膜荧光 。而EPD是Bruch膜破裂,脉络膜下腔积液进入RPE以下而致EPD(如上3.2.2所述) 。(4)临床意义不同 。色素上皮脱失 , 是RPE的陈旧性改变,而EPD则为RPE慢性活动性病变 。
【2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3.2.4 OCT追踪病情及判断激光疗效的独特性 如上所述 , 在治疗“微漏”及“隐性渗漏”中,FFA表现不明显,OCT的定量检测,能敏感地、准确地测出脱离腔的高度 , 因此可判断治疗后积液吸收情况 。
3.2.5 OCT检查的安全性 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病和青光眼等,不允许注射药物或应用扩瞳药时,OCT则不需扩瞳即可检查,具有安全性和快捷性 。
3.2.6 OCT与FFA的替代性 当同时合并其他有渗出和水肿的疾病时,FFA表现高荧光,OCT渗出时表现为高反射区,积液时表现为弱反射区,此时OCT可以替代FFA 。当然在激光治疗中,必须借助FFA可以定位病变区,即对渗漏点准确地进行光凝治疗 。此时OCT无法替代FFA 。
OCT检查简便快捷,相对FFA能更敏感的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炎临床病变,而且还具有可量化测量、重复性好等优点,与FFA的定位作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供病因根据,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 。
2 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的OCT图像与FAA图像对比性研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非常有上进心的句子精选225条
- 60岁以上有没有误工费
- 中国工商银行的卡怎么网上查余额
- qq上q我吧什么意思
- 三生三世枕上书总共多少集
- 视网膜脱离治疗方法
- 一洗黑弄到皮肤上怎么洗掉
- 给妈妈过60大寿祝寿词
- 今年清明节不能上坟吗 清明节不去上坟有什么影响
- 惠花花上征信吗